由此可見,2020大選有別於歷次選舉,台灣選舉政治產生了“典範轉移”。我們認為,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同溫層”和“基本盤”的關係,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思考:
第一,傳統意義上的基本盤需要靠長期持續的地方服務、派系經營、族群認同、人際關係等方式培養維繫,並且在選前通過造勢動員等方式凝聚和鞏固。而同溫層主要靠當代網絡社交媒體的精准點穴式影響,屬於潛移默化的“制腦權”爭奪,和現實社會的人際交往不在一個維度。傳統基本盤的組織動員手段已經全面落後於網絡同溫層的培育。
第二,同溫層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基本盤,但傳統意義上的基本盤則可能被一個個次級同溫層分割,以至於把原來看似龐大的基本盤泡沫化。與此同時,相較於傳統基本盤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維持穩定規模,同溫層的可塑性和不確定性更強,但歸根到底取決於同溫層的操作者能否掌握更加先進的技術。因此,未來選舉政治很可能呈現出“唯創新者勝”和“得大數據者得天下”的趨勢。
第三,處於虛擬空間的同溫層看似隱蔽,但能量巨大。不過,同溫層也是雙刃劍,一方面“成也同溫層,敗也同溫層”的案例今後會越來越多,另一方面社會固有矛盾在網絡同溫層映射之後,反而會讓社會對立和撕裂更加嚴重,甚至永無和解與團結之日。
綜上所述,同溫層政治的興起固然是高科技驅動的進步成果,但是否導致社會文明倒退的反效果,還在未定之天。就台灣政治與兩岸關係而言,經過2020選舉,同溫層政治成為顯學,也給兩岸智庫研究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