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四大著力點,推動貿易質量變革
http://www.crntt.hk   2019-12-16 08:18:39
  中評社北京12月16日電/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發布《關於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位和意義,是基於當前國際複雜多變的形勢和國內經濟轉型的大趨勢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推動中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需要從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全球供應鏈、平衡區域貿易結構和營造國際化營商環境等四方面綜合發力,加快培育貿易新優勢。

  以軟價值理念,推動貿易新舊動能轉換

  中國網發表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劉哲文章表示,《意見》中明確,堅持新發展理念,實現貿易高質量發展。四十年前,傳統製造業產業鏈的生產和加工環節開始向中國轉移,大批農民工進城。在服裝廠、皮具箱包廠等一個個車間裡,排坐著密密麻麻的藍領工人。他們每天超負荷工作,一個月只需要千元左右的工資。巨大的人口紅利使得越來越多的全球產品貼上了“中國製造”的標簽。四十年後,中國已經進入到了工業化後期,人工成本、資源壓力凸顯,通過低成本、低附加值獲得貿易優勢的模式難以為繼。推動貿易新舊動能轉換,必須引入新的理念,從生產貿易硬價值向創造貿易軟價值轉變。

  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需要走出過度依賴原材料進行“成本加成”的價值生產模式,不能執著於傳統的成本優勢而錯過了貿易升級的寶貴窗口期。從提升市場份額,提高生產效率,到提升產品附加值的理念轉變是推動貿易質量變革的必經之路。

  提升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競爭力,融入全球“三鏈”

  文章分析,目前全球經濟的“合作紅利”有所減少,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增多,但多年以來形成的全球經濟一體化不可能完全割斷。《意見》中指出“逐步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形成全球範圍內配置要素資源、布局市場網絡的能力。”中國要抓住這次全球產業分工格局調整的機會,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

  產業競爭力是貿易競爭優勢的基礎。製造業需要通過新技術和更多創造性思維的投入,從生產型思維轉向創造型思維,以創新驅動升級,進一步提升中國製造業在國際分工價值鏈中地位,突破中國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瓶頸,打開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同時,重視服務業競爭力的提升。人們對於基本物質產品的需求有限,但對於旅遊、體育、教育、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的需求卻是無限的。面對這一增量蛋糕,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通過放鬆服務業的市場和產品約束,鼓勵市場化資金進入到需求推動的服務性行業,推動要素從低效率的部門向高效率的部門流動,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探索可複制、可推廣、有吸引力的“中國服務”模式。

  挖掘沿線需求,平衡區域貿易結構

  文章稱,在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的情況下,2019年1-11月份,中國外貿仍保持了2.4%的增速,這顯示了中國進出口貿易的韌性。當前,中國貿易依存度已經從2006年的60%左右,下降到了現在的30%左右。《意見》中強調“綜合考慮市場規模、貿易潛力、消費結構、產業互補、國別風險等因素,引導企業開拓一批重點市場。”全球化已經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十字路口,長期的貿易失衡是難以持續的,必須優化國際市場布局,平衡貿易區域結構。

  通過“一帶一路”共建和合作,提升亞洲、非洲、拉美等市場的貿易滲透率,滿足沿線國家的消費需求,激發這些地區的消費潛力。當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規模已經接近30%,中國對單一國家的依賴度在逐步降低。今後需要繼續挖掘沿線需求,以及東盟、巴西和歐洲等部分新興國家的出口潛力,逐步實現中國貿易結構的區域平衡。

  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提升軟實力

  文章提出,《意見》中指出“加快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和公平開放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良好的營商環境,一方面有利於吸引外商投資、便利貿易合作。深化管理體制改革,推行“單一窗口”,有利於降低跨境貿易的成本、簡化程序,提升貿易效率。同時,充分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引領作用,不斷完善貿易環境也有利於提升國外消費者對於中國產品和服務的認可度,提升軟實力。

  不僅如此,由於外部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中國外貿規模和效應仍存在不平衡、不匹配的問題,所以優化營商環境也是解放生產力和激發微觀主體活力的關鍵。當前民營企業出口占比超過一半,為51.4%,民營企業的創新發展的進度直接關係到中國貿易和供給結構的質量。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有利於穩定企業家的預期,提升企業家創新和投資的積極性,不斷增強貿易韌性和產品持續創新能力。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