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2日電/唯有不斷創造新的制度優勢,才能不斷增強中國經濟的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讓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活力四射
在國家層面首次出台優化營商環境的行政條例,以法治手段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彰顯了中國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堅定決心,在穩定市場預期、提振發展信心等方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須臾不能缺少。”最近在基層採訪,聽到談論最多的就是優化營商環境,企業無論大小,都期盼有更好的營商環境,讓自己輕裝前行、加速奔跑。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前不久,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圍繞市場主體需求,聚焦轉變政府職能,將近年來“放管服”改革中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上升為法規,並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確立對內外資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的營商環境基本制度規範。這一舉措既彰顯了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又順應了市場主體期待,贏得廣泛點贊。
近年來,中國優化營商環境的成績有目共睹。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複雜局面,我國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簡政放權,全面推行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減稅降費,今年前7月累計新增13492億元,讓實體經濟減負增效,讓民營企業享受紅利;建章立制,出台外商投資法,全面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一系列“放管服”組合拳,不斷開辟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空間。世界銀行《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評價,中國營商環境世界排名第四十六位,比上年提升32位,是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經濟體之一。
當然也要看到,優化營商環境的改革依然在路上,當前市場主體還面臨著一些現實問題。最近開展的國務院大督查就發現,在營商環境大為優化的同時,一些地方還存在權力放得不夠、隱性審查和變相延長審批時間等現象,一些地方在做好審管結合的“加法”、進一步增強管理高效性方面,還有提升空間。這說明,打造社會期待的一流營商環境依然任重道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