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扶貧工作的歷程、經驗與持續推進的著力點
http://www.crntt.hk   2019-10-18 08:06:48
70年來,中國積累了豐富的扶貧實踐經驗,為世界其他國家的減貧事業帶來重要啟示。
  中評社北京10月18日電/經濟日報發表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與治國理政研究院燕連福、趙建斌、王亞麗文章介紹,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扶貧事業先後經歷了小規模救濟式扶貧、體制改革推動扶貧、大規模開發式扶貧、整村推進式扶貧、精准式扶貧五個階段,實現了中國農村扶貧工作由粗放扶貧向精准扶貧的轉變。

  1949年至1978年:小規模救濟式扶貧階段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經濟基礎較為薄弱,農村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農民生活水平不高,整體上處於絕對貧困狀況,扶貧任務十分艱巨。為了改變農村地區貧困落後的面貌,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農村貧困群體、邊遠落後地區群體、因災致貧群體、戰爭傷殘群體實施了救濟式扶貧。通過提供物資或現金,幫助他們維持基本的生活需要。

  小規模救濟式扶貧在短期內滿足了農村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但是難以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根據1978年中國規定的貧困線標準測算,中國農村貧困人口規模為2.5億人,占全國人口總數的25.97%,農村貧困發生率達到30.7%。

  1978年至1985年:體制改革推動扶貧階段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中國農村扶貧工作也進入到體制改革推動扶貧的階段。

  這一階段實施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措施,包括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提高部分農產品的價格、扶持鄉鎮企業發展等,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調動了農民勞動的積極性,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減少了農村貧困人口的數量。按照1978年的貧困線標準,中國農村貧困人口由1978年的2.5億人減少到1985年的1.25億人,農村貧困發生率從30.7%下降到14.8%,年均減貧1786萬人。

  1986年至2000年:大規模開發式扶貧階段

  1986年6月,國務院成立了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中國農村扶貧工作進入到大規模開發式扶貧階段。

  這一階段,中國成立了專門的扶貧開發領導機構,制定了扶貧開發方針,確定了以縣為對象的瞄准機制。1986年確定了331個國家級貧困縣,1988年確定了370個國家級貧困縣。1994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將國家級貧困縣調整到592個,提出要用7年時間解決全國農村8000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2000年底,“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目標基本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大幅度減少,農村貧困地區群眾溫飽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2001年至2013年:整村推進式扶貧階段

  進入21世紀,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分布逐漸從國家級貧困縣區域向村級區域集中。基於這一現狀,2001年6月,國務院發布了《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提出“盡快解決少數貧困人口溫飽問題,進一步改善貧困地區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鞏固溫飽成果,提高貧困人口的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加強貧困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態環境,逐步改變貧困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的落後狀況,為達到小康水平創造條件”。國務院扶貧辦以貧困村為重點扶貧對象,在全國開展了整村推進扶貧工作,推動中國扶貧工作進入到整村推進式扶貧階段。

  期間,中國確定了14.8萬個貧困村,扶貧資金、扶貧政策以及扶貧項目直接向貧困村傾斜,改善了貧困村的生活條件,提高了貧困村的收入水平。2012年底,在現行標準下,中國農村貧困人口為9899萬人。

  2013年至今:精准式扶貧階段

  2013年至今,在總結以往扶貧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中國農村扶貧工作進入到精准式扶貧階段。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考察時提出“精准扶貧”,精准扶貧戰略逐步落地。這一階段主要針對“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四大問題,提出了貫徹落實“六個精准”“五個一批”的具體要求及實踐路徑。在精准扶貧戰略的指導下,中國扶貧工作成效顯著,農村貧困人口由2012年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8年底的1660萬人,6年來連續超額完成千萬減貧任務,貧困發生率減少到1.7%。

  中國扶貧工作的主要經驗

  文章指出,70年來,中國積累了豐富的扶貧實踐經驗,為世界其他國家的減貧事業帶來重要啟示。

  一是堅持黨對扶貧工作的領導。70年來,中國始終堅持黨對扶貧工作的領導,這既是中國扶貧工作的鮮明特色,也是中國扶貧事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實踐證明,堅持黨對扶貧工作的領導,為中國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

  二是堅持農村改革與扶貧工作相結合。堅持農村改革與扶貧工作相結合是中國扶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經驗之一。面對中國絕大多數農村地區處於貧困狀態這一現實國情,1978年,中國進行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極大推動了農村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減少了農村貧困人口的數量。1985年,中國實施了以市場化為導向的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促進了農產品市場的發展,提高了農村貧困群眾的收入。進入21世紀,中國統籌城鄉發展,深化農村稅費改革,逐漸減輕了農村貧困群眾的生活負擔。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持續深化農村改革,推進土地制度改革、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為確保農村貧困地區實現脫貧任務,進而更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是堅持開發式扶貧與救濟式扶貧相結合。開發式扶貧與救濟式扶貧相結合是中國農村扶貧工作的基本方針,也是中國扶貧事業順利推進的一條寶貴經驗。對貧困人口來說,救濟式扶貧雖然可以解決燃眉之急,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因此,1986年中國開始實施開發式扶貧戰略,通過開發貧困地區優勢資源,引導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來提高其自身的“造血功能”,這是農村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出路。然而,對於那些缺乏勞動能力的貧困群體,開發式扶貧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基本生活需要,必須以救濟式扶貧為輔。推動開發式扶貧與救濟式扶貧相結合,有助於保障中國扶貧事業的持續推進。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