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民企要的不是特殊保護,而是公平對待
http://www.crntt.hk   2019-10-14 12:10:32
漫畫:門檻
  中評社香港10月14日電/自2018年11月“民營經濟離場論”遭到官方正面駁斥、民營企業被定性為“自己人”以來,如何更好促進民企發展成為中國各界高度關注的議題,其中以法治護航民企發展、讓民企得到公平公正對待成為重要的子議題之一。

  美國《僑報》10月10日載文《民企要的不是特殊保護,而是公平對待》,文章說,近日,中央依法治國辦部署開展專項督察,各省將在10月中下旬開始,對本地區在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保護民營企業發展方面的工作情況和存在問題進行摸底。此前,司法部出台了“保護民企20條”,最高法召開座談會并表示將全面清理司法解釋,對涉及民營企業的不平等規定一律予以廢止。

  中國當政者在民企發展問題上越來越倚重“法治”這一工具,有以下兩個大背景。

  一是依法治國大背景。法者,治之端也。中共十八大以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法治能力被視為評價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指標。在經濟領域,“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正成為國家共識、社會共識,不僅內外資企業需要平等保護,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企業也需要平等保護。

  二是經濟轉型大背景。中國經濟正處在結構轉型、爬坡過坎的關鍵時刻,加上外部環境不佳,亟需培育經濟內生動力。民企對國家財政收入的貢獻占比超過50%,GDP、固定資產投資和對外直接投資占比均超過60%,技術創新和新產品占比超過70%,吸納城鎮就業超過80%,對新增就業貢獻的占比超過90%,是中國經濟重要的市場主體。只有依法保護好這一市場主體,才能激發其活力和創造力,繼續為中國發展貢獻力量。

  回首過去,改革開放40餘年來,中國民營經濟在荊棘中探索生路,中國民營企業家戴著鐐銬在跳舞。地位弱勢導致的不公平對待,發展靠政策、靠關系所伴生的不確定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足導致的巨大經濟損失,企業不規範運作引發的滅頂之災,民營企業家在“創新”過程中被卷入產權糾紛……這些“成長的痛”在不同經濟發展時期時有加劇、時有緩和,需要法治的不斷完善和真正落地來獲得根治。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