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政府在北京舉行了一次論壇,討論圍繞“一帶一路”倡議的環保關注。這是中國政府首次召開此類會議。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外方首席顧問亞瑟•漢森說,一個目標是能够把環境和社會影響評估作為“一帶一路”項目的基本要求,并確保公衆參與決策和開放數據訪問。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中國問題學者安德魯•斯莫爾說,根據他的經驗,中國的決策者會積極致力於解決問題。斯莫爾說,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初具規模,中國政府將尋求與更多國際組織合作,包括環保組織和大學。
亞非拉科學家靠近中國
隨著中國增加對“一帶一路”沿綫國家的科研投資,它正在改變世界大部分地區的研究人員對未來的看法。中國已經成為廣大發展中國家首選的科研合作夥伴。非洲、亞洲以及某種程度上南美洲的前幾代研究人員都在西方國家接受訓練,他們的知識根基在西方國家,但這一代研究人員的情況卻并非如此。
接受采訪的幾名年長科學家說,年輕同事——尤其是那些在中國接受了博士訓練或從事博士後研究以後回國的同事——現在通常較少與西方科學界接觸。曾經在瑞士日內瓦為世界衛生組織工作的斯裡蘭卡瘧疾專家卡米尼•曼迪斯說:“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前往中國而不是美國,他們與西方國家的聯系將進一步削弱。”
去年11月,在北京與來自“一帶一路”沿綫國家的博士生會面時,《自然》周刊記者詢問他們是否有人希望延長在中國的居留時間,是否會考慮在中國更加長期地工作和生活——就像他們在國內的前輩曾經在歐洲和北美所做的那樣?中科院一名官員指出,學生的合同規定他們必須在完成博士學業後回國。她強調:“我們不想造成(其他國家)人才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