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老人們在重慶市渝北區龍塔街道紫園路社區養老服務站參加聯誼會。(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3月20日電/中國全國兩會上,“養老”話題成為熱點,且熱度高於往年。從中國總理李克強的施政報告,到代表、委員的提案建議,“養老”話題的熱度都位居前列。提高民衆基本養老金、推進社區養老、開放外資進入養老產業……,諸多已出台或待推進的政策措施,皆表明中國官方已將養老議題放在了維持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位置。最近在中國,表現養老、“啃老”主題的“都挺好”電視連續劇的熱播,也說明養老的議題,正日益受到民間的關注。
美國《僑報》3月14日載文《2.5億人養老,是否會有中國模式?》,文章說,官方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近2.5億人,占中國總人口的近18%,而且在可預期的未來,這一比例還將逐漸上升。超過美國總人口一半的老人需要贍養,這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必然是個巨大的負擔,而中國正試圖解決這一問題。
要解決老有所養,必須解決依靠支柱性制度:養老保險和養老服務。
傳統上,中國人靠的是“養兒防老”;中共建政後,國家開始承擔養老職能,但只有國企和政府部門成員可以享有退休金,占人口大多數的非“公家人”,尤其是農民并不能,因此這一模式的有著不普惠的嚴重缺陷。隨著老齡人口增加,人口結構巨變,原有養老模式已難以承擔養老重任。因此,中國開始建立養老保險機制,企業職工開始自繳養老金,以圖個人、企業、社會共同養老。
目前,從賬面上看,中國的養老金制度已覆蓋到所有老人,但由於制度建立時間尚短,加上老齡化高峰的到來,剛開始積聚的低微養老金要供給越來越多的退休者,已有至少7個省份出現入不敷出。這還是在大量農民老人尚未參與養老保險,僅依靠“新農合”每月最低幾十元(人民幣,下同)保障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可以說,在養老保險方面,中國目前的現狀是城鄉、區域差距巨大,且大多數人的養老金不足以真正解決老年生活的後顧之憂。如這次“兩會”上傳出,政府要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從每月70元提高到88元,無疑仍是低標准的。
但養老金標准的提高,還需有錢。雖然在擴大養老基金的盤子的問題上,政府已,“養老金入市”等消息不絕於耳,但很明顯,在尚需要降低企業養老保險繳費比率的今天,僅僅依靠行政的力量,還不足以解決這一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