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亦對香港文匯報指出,巴士公司不能只靠加價達至收支平衡,政府應支持巴士公司開拓非票務收入,如利用公交交匯處空間營辦小型便利店,一則增加收入,二則方便巿民,此外亦應放寬車身廣告限制,並容許巴士公司車廠的剩餘空間作商業用途,以增加收入。
他認為,專營巴士並非沒有價格調整機制,只是審批時間過長,未能滿足實際運作需要,因此應加快過程,只要數據顯示有調整票價需要,便盡快批准,若認為影響市民負擔能力,可考慮利用現時交通費用補助計劃資助巿民,不應由公交營運者承擔。
事實上,九巴董事總經理李澤昌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已表示,正爭取在巴士總站設置便利店,既能方便乘客,亦可增加非票務收入,抵消增薪和燃油費這兩項最大開支,亦紓緩加價壓力。
工會:巴士加價不成 車長離職潮恐惡化
對於5間巴士公司聯署爭取設立票價調整機制,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理事黎兆聰表示認同,「疫情下巴士客量平均減少兩三成,加上油價攀升,巴士公司的經營環境是愈來愈困難,如果公司無法加價,意味今年或要員工凍薪,作為工會代表,當然唔希望見到無人工加。」
根據運輸署的數據,專營巴士乘客人數近年顯著下跌,如2019年所有專營巴士平均每日客量有409.4萬,但2020年在新冠病毒疫情肆虐下,每日乘客人次大減至只有303.6萬,2021年第四波疫情減退,每日乘客量才稍有回升,惟在鐵路線擴展下亦只有347.1萬人次,兩年間跌幅有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