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江河:對戰國蘇秦地緣戰略要素之文化考析
http://www.crntt.hk   2018-06-02 19:00:53
  中評社北京12月25日電/蓋聞地緣戰略文化複現於當世宇寰,惟美利堅之艾·塞·馬漢名盛於國人學者之間。其所以成者,果何故哉?均因其《海權對歷史之影響》,探討地緣戰略組成要素之道,恰適於時也。然,吾竊以為,若論地緣戰略要素文化創新之道,至今無出戰國蘇秦縱橫推論之右者。倘若馬漢有幸略知其見其論其事,必高山仰止也!何以見之?下予論證。

  艾·塞·馬漢對影響海權總體要素之概舉:一曰地理位置;二曰自然結構;三曰領土條件;四曰人口構成;五曰政府特點及政策。夫論地理位置,《戰國策》載: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肴、函之固。” 又載,蘇秦為趙合從,說齊宣王曰:“齊南有太山,東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謂四塞之國也。” 再記,蘇秦為趙合從,說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強國也。大王,天下之賢王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汾、陘之塞、郇陽……地方五千里,此霸王之資也。”另記,蘇秦為趙合從說魏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鴻溝、陳、汝南,有許、鄢、昆陽、邵陵、舞陽、新郪;東有淮、穎、沂、黃、煮棗、海鹽、無疏;西有長城之界,北有河外、卷、衍、(燕)酸棗,地方千里。地名雖小,然而廬田廡舍,曾無所芻牧牛馬之地。載錄,蘇秦為楚合從,說韓王曰:“韓北有鞏、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陽、常阪之塞,東有宛、穰、洧水,南有陘山,地方千里,帶甲數十萬。載述,蘇秦將為從,北說燕文侯曰:“燕東有朝鮮、遼東,北有林胡、樓煩;西有雲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以上集錄,足以佐證蘇秦以對東西南北山水地理形要之精熟,穿梭於秦、齊、趙、楚、魏、韓、燕之間,創地緣戰略要素構成以地理析論為先之風流。

  且夫自然結構者,本謂地貌山川、水文、土壤、氣候、植被、動物之特象及結構形狀也,亦涵其動態運動變化之必然成因也。然,馬漢之謂自然結構,則集中於自然結構何以形成地緣權力,以益於國家貿易也。可謂以人地互動關係為宗,以較析自然結構及察驗其動態變化之脈絡,謀掌海權地緣之道。藉此而言,熟諳歷史且精明過人之馬漢,亦稍遜風騷於戰國蘇秦。夫蘇秦縱橫戰國之自然結構之論,極具地緣戰略文化之創維之意。如其始將連橫謂秦王曰:大王之國,“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以‘天府’,天下之雄國也。”其在為趙合縱說服齊宣王時曰:“齊地方二千里,……即有軍役,未嘗倍太山、絕清河、涉渤海也。” 而論秦攻齊因自然條件所致,而難有勝算時曰“今秦攻齊則不然,倍韓、魏之地,至闈陽晉之道,徑亢父之險,車不得方軌,馬不得並行,百人守險,千人不能過也。秦雖欲深入,則狼顧,恐韓、魏之議其後也。是故恫疑虛猲,高躍而不敢進,則秦不能害齊,亦已明矣。又載,蘇秦從燕之趙始合縱,謂趙王曰:“當今之時,山東之建國,莫如趙強。趙地方二千里,帶甲數十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西有常山,南有河、漳,東有清河,北有燕國。燕固弱國,不足畏也。且秦之所畏害於天下者,莫如趙。然而秦不敢舉兵甲而伐趙者,何也?畏韓魏之議其後也。然則韓魏,趙之南蔽也。”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