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反代理人戰爭”與“一中兩憲”政治現狀
http://www.crntt.hk   2023-01-30 16:39:58
美國採取“誘殺策略”,設法誘使台灣和大陸捲入一場長期而且血腥的“代理人戰爭”。
  中評社╱題:“反代理人戰爭”與“一中兩憲”政治現狀 作者:黃光國(台灣),台灣大學心理學係榮譽教授

  【摘要】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米爾斯海默在2001年出版的名著《大國政治的悲劇》中指出:面對中國崛起的必然趨勢,美國將採取“誘殺策略”,設法誘使台灣和大陸捲入一場長期而且血腥的“代理人戰爭”,自己扮演“離岸平衡手”的角色,隔岸觀火,儘量避免跟中國發生核衝突。蔡英文上台後,為了謀求“台獨”,不惜採用各種手段,破壞海峽兩岸“一中兩憲”的政治現狀,致使兩岸關係瀕臨斷裂。中共二十大之後,兩岸關係呈現出劍抜弩張的危急狀態。面對這樣的情勢,台灣的在野勢力應該一面以“反代理人戰爭”作為主軸,互相串聯,在未來的九合一選舉和大選中,從民進黨手中奪回執政權;一面堅持“一中兩憲”的立場,跟大陸保持友好交流關係,避免陷入美國所設計的陷阱。

  2022年10月22日,中共二十大閉幕。習近平的開幕與閉幕致詞展現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思惟,勾勒出第二個百年的新征程。其中對兩岸影響最大的是二十大會中同意將“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寫入黨章,稱這將有利於“推進祖國統一”。

  二十大之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取代了鄧小平以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理論,從改革開放轉軌至“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時代任務。在經濟戰略上,高舉“共同富裕”的大旗,同時以高端製造業為引領,把供應鏈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對外策略上則強調要“敢於鬥爭”。

  一、“代理人的戰爭”與“不承諾放棄武力”

  二十大強調要牢牢把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和主動權,但决不承諾放棄武力,“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事實上,中共對台策略一貫反對“台獨”和外部勢力的介入。外部勢力指的當然就是美國。

  早在2001年,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米爾斯海默在他的名著“大國政治的悲劇”中,很早就指出:面對中國崛起的必然趨勢,對美國最有利的戰略,是扮演“離岸平衡手”(offshore balancer)的角色,提供武器給台灣,鼓勵台灣替他打“代理人的戰爭”(proxy war),採用“誘殺策略” (bait and bleed Strategy)使雙方捲入長期而且血腥的消耗戰,美國則應該袖手旁觀,俟機獲取更多的利益。

  2019年4月,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斯金納公開宣布:基於“與不同文明間作戰”之理念,龎培歐國務卿領導的執政黨團隊,正在制定一個全面圍堵中國的戰略。拜登政府上台之後,仍然承繼同樣的戰略,繼續圍堵中國。

  2021年12月15日,美國前國安會顧問歐布萊恩正式提出“刺蝟之島”的概念,他建議美國政府售予台灣大量的軍火,在台灣訓練出大批民兵部隊,同時在台灣的2000多個警察局配置“刺針”式肩射飛彈,在解放軍登陸後,進行全面戰爭,給予徹底打擊。

  烏克蘭戰爭可以説是美國這種戰略構想的最佳實踐案例。令人感到訝異的是,民進黨政府對於美國的“陽謀”不僅沒有表示任何異議,而且擺明了自己樂於當美國人的“棋子”,對於美國人的要求百依百順,不敢有任何的違抗。2023年台灣的“國防預算”將近六千億,不僅比前一年多出3.4%,而且創下歷史新高,目的就是配合美國的構想,把台灣當成一座巨大的軍火庫。

  今年八月間國台辦和國新辦提出的《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就已經為二十大提出了依據。白皮書重申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是解決台灣問題的第一選擇,但也不承諾放棄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

  2022年10月6日,在中共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報告的第十三部分,題為“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他在口頭報告時指出,“堅持貫徹新時代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定不移推進統一大業。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習近平說,“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我們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這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廣大台灣同胞。”

  二、“一中兩憲”與“一國兩制”

  針對習總書記的報告,總統府發言人張淳涵引用蔡英文在今年雙十國慶的演講,逐步予以回應,她特別強調“兵戎相見絕對不是兩岸選項”。由於蔡英文一向善用似是而非的詞彙包裝其政治主張,而民進黨又已經控制了台灣大部分媒體,如果不對她的演講作系統性的剖析,一般人絕對很難看出如何破解當前的兩岸困局。

  早在2005年初,總統大選之前,我便出版過一本專書,題為《一中兩憲:兩岸和平的起點》。所謂“一中兩憲”是指:中共在大陸實施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台灣在“台澎金馬地區”實施“中華民國憲法”,這兩部憲法各有其有效統治範疇,卻都建立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之上。由於任何一個政治實體都是以憲法界定的,衹要我們堅持“一中兩憲”的立場,雙方便可以對等政治實體的立場展開談判,不僅可以建構兩岸間穩定的和平關係,而且可以讓台灣參與國際社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從這本書的觀點,對蔡氏演講中似是而非的論點,逐一加以批判。

  首先,蔡英文強調:“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這是蔡英文最喜歡講的一句話。當她這樣講的時候,在台灣的絕大多數人,不論藍綠雙方,幾乎沒有人敢予以反駁。有人膽敢說出相反意見,便很可能被打成“中共同路人”,受到綠營網軍的圍剿。

  政治學上所謂的“主權”可以從“實質主權”和“國際承認”兩方面來分析:“實質主權”是以有效統治作為國家存在之要件,包括:用民主合法的程序取得政權,行政命令之執行,擁有司法審判權,保有自己的關稅,發行本身的錢幣,對外簽訂條約等等。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當然可以說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可是,一個國家還必須得到“國際承認”,才算是一個正常國家。目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有181個;承認‘中華民國’的國家有14個”。早在2003年10月25日,美國國務卿鮑爾在北京明確表示:“台灣不享有一個國家的主權”,“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美國認為兩岸關係的最終解決是‘和平統一’”。

  蔡英文的演說強調:台灣的主流民意清楚表達,“我們堅定拒絕一國兩制”。這也是蔡英文最喜歡用的一套“話術”。每當她講出這句話,便能夠堵住藍營政治人物的嘴巴,而讓綠營齊聲叫好。

  “一中兩憲”僅衹是在描述兩岸政治現實的概念而已,更清楚地說,台灣在國際公法上的地位,是一個“處於內戰局面的既成事實的地方政府”。政治實體就是指國際法人,其中有完整的或不完整的。台灣雖然具備所有成為一個國家的要件,但無法獲得國際社會普遍的接納,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特別是得不到聯合國的承認,故為“不完整的國際法人”。嚴格說來,承認中共的國家雖然比較多,但中共也是“不完整的國際法人”。

  任何一個政治實體都是用憲法來加以界定的。台灣地區存在一個由“中華民國”憲法所界定的政治實體,大陸則存在一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所界定的政治實體,這兩部憲法都是建立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之上。如果海峽兩岸都能接受“一中兩憲”的現實,雙方便可以“對等政治實體”的地位,展開“平等的協商和談判”。

  在這裡我們必須說清楚的是:“一中兩憲”的“一中”,到底是指甚麼。2000年8月24日,中共副總理錢其琛公開提出“一個中國原則”的“新三段”詮釋,即“世界上衹有一個中國、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與領土不容分割”。在此之前,中共對於“一個中國原則”的傳統表述方式是:“世界上衹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主權與領土不容分割”。

  “中國”是個十分古老的名稱,它和朝代並不一樣。“中國”是國名,“朝代”是國號。在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僅衹是更換國號而已,並沒有更改“國名”。《詩經》上說:“惠此中國,以綏四方”;《說文》有言:“夏,中國人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義,故稱華”。如果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所謂的“中國”,很容易被解釋成為“政治的中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說“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都變成了地理名詞;而所謂的“中國”,則可以是“文化的中國”、“地理的中國”、或“政治的中國”。

  從這個角度來看,“一中原則”並沒有甚麼不對,反倒是民進黨挖空心思“去中國化”,才是“不可能的任務”,枉費心力而已。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