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位於德國德累斯頓的一條電動汽車生產線(美國連線雜誌網站) |
中評社香港8月6日電/鋰離子電池的價格還不到2010年時的五分之一。一些專家估計,5年內,擁有一輛電動汽車的總成本(算上前期成本和終生的燃料成本)將低於汽油動力汽車。在比誰生產的電池多的競爭中,歐洲正在擊敗美國,而這也有中國的一點幫助。
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7月31日報道,到2023年,歐洲的鋰離子電池制造能力將超過美國。預計在未來4年,歐洲的鋰離子產能將從目前的18吉瓦時(足以制造30萬輛純電動汽車)增加到198吉瓦時。預計美國在同期僅能將其產能提升至130吉瓦時。但這兩個地區都超不過中國。中國到那時預計將達到800吉瓦時。
在21世紀頭十年,由於特斯拉的成功和通用汽車公司的早押注,美國在電動汽車的生產和銷售方面領先世界。這意味著,僅僅過去了10年,美國就輸給中國,而且很快將輸給歐洲。這是怎麼回事?
中國的領先很容易解釋。為了減少空氣污染并引領一個新行業,中國政府確定了發展兩項重要技術:電動汽車和鋰離子電池。從2009年到2018年,國家和地方政府提供了600億美元的直接和間接補貼,創造了一個現在年產并銷售100萬輛以上電動汽車的行業。到2015年,中國的電動汽車銷量超過了美國,而且還在繼續加速。
歐洲的情況就不那麼直接了。在21世紀頭十年,歐洲汽車制造商樂於作壁上觀,看著電動汽車的發展。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未能建立起電動汽車行業,歐洲人更願意規避這一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