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很多小店只收現金,則是因為生存不易需精打細算,接受信用卡需要安裝設備,還要收手續費,只能婉拒。
群雄混戰 急起直追
近三年來,香港已經發放了16張儲值支付工具牌照。
與移動支付尚不普及形成對照的是,香港市場上,十幾種移動支付方式群雄混戰。這其中,既有當地運營商開發的電子錢包,也有與內地運營商合作開發的港版支付寶、港版微信支付、港澳銀聯雲閃付APP,還有國際運營商開發的移動支付工具,如Apple Pay(蘋果支付)。
2017年9月,李嘉誠旗下的長和集團宣佈,將聯手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金服組成合資公司,共同運營支付寶HK(香港)。
2018年10月,新鴻基地產和騰訊控股宣佈成為戰略合作夥伴,實施香港最大的移動支付推廣計劃。雙方拿出1300萬港元,在新鴻基地產遍佈全港的23家商場,以及旗下的SmarTone和一田百貨,推廣移動支付。
其實,所有移動支付的共同對手是小額支付的“大佬”八達通。半路殺出的手機支付要在香港這個頗成熟且形成某種慣性的支付生態搶客,難度可想而知。用陳起儒的話說,無論是微信還是支付寶,目的都是推動移動支付的普及使用。
鍥而不捨 大力推進
從事母嬰產品銷售的區先生,是移動支付的堅定支持者。他在內地開設了線上銷售業務,使用移動支付接受顧客付款已有多年。這種切身體會讓他認識到,移動支付確實給顧客和商家帶來很多便利。現在,他在香港日常生活中也會使用手機移動支付,儘管場景體驗還不盡如人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