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題:美國因素與大陸對台政策新思維 作者:夏昂(廈門),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摘要】在中美戰略博弈加劇、美國強化“以台制華”的大背景下,美國早已深度介入台灣政治,美台實質關係不斷提升,美國因素對台灣問題的影響日益加深。因此,今後大陸制定對台政策時應該以中美戰略博弈視角下的全球思維和歷史思維看待台灣問題,從而全面掌握兩岸關係主導權與主動權。
隨著中美戰略博弈加劇、美國全面強化“以台制華”,美台關係不斷深化,台灣問題的複雜性和嚴峻性前所未有地上升,這使得大陸在制定對台政策時必須考慮美國因素。由於中美戰略博弈具有全球性和長期性的特點,為了更好反制美國打“台灣牌”“以台制華”,今後大陸對台政策也應該具有全球思維和歷史思維。
一、美國因素在大陸對台政策中的重要性上升
鄧小平曾經說過“台灣問題歸根結底是美國問題”。這個判斷到今天仍然非常正確。習近平也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①台灣問題的形成是上世紀四十年代末國共內戰的延續,也是美國直接介入、干涉的結果。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問題,但其久拖不決的最重要因素是美國,美國是中國實現國家統一的最大障礙。當前隨著全球形勢和兩岸形勢的變化,美國對台灣問題的介入程度和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力度明顯增大,美國因素在大陸對台政策中的重要性上升。
(一)中美戰略博弈加劇,美國全面強化“以台制華”
從特朗普政府開始,美國對華政策發生重大調整,從過去合作為主、競爭為輔轉變為與中國進行全面“戰略競爭”,加大對中國的打壓和遏制。拜登上台後延續了特朗普對華“戰略競爭”的主基調。在美國眾多遏制中國的手段當中,打“台灣牌”“以台制華”無疑是成本最低而收益最大的方式。從特朗普到拜登,美國不斷強化“以台制華”,台灣問題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前所未有地上升。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但在中美戰略博弈加劇的大背景下,美國開始頻繁試探這條紅線,利用台灣問題遏制中國的意圖愈發明顯。
近些年,美國在政治層面、外交層面、法律層面、軍事層面、戰略層面可謂全面“挺台”,竭力為“台獨”勢力撐腰打氣,增加其挑釁大陸的底氣。當前“台獨”勢力與外來干涉勢力猖獗合流的根本原因是中美實力消長進入到了一個關鍵博弈期,在這個關鍵期內台灣問題在中美結構性矛盾外溢效應的影響下而出現“棋子化”趨勢,美國為了維護其霸權地位,企圖延緩甚至中斷中國的崛起進程,加大了打“台灣牌”的頻率和力度,全面強化“以台制華”。
(二)美國早已深度介入台灣政治
台灣問題的美國因素之深、之遠、之廣,均是源於美國對於台灣政治生態的深度介入與影響力,實質構成兩岸關係發展的最重要外生因素。美國之所以能深度介入台灣政治是源於兩蔣時期台灣當局對美國深度的安全依賴,再而發展為對美國的政治依賴,最後上升為一種崇美、親美的文化,直到今天,這種崇美、親美文化在台灣社會早已根深蒂固。所以當台灣威權體制瓦解後,自然完全採用了美國的政治制度,擁抱美國的價值觀,而這正好給了美國充分的施展空間。眾所周知,美國在外交上一向善於操縱制度工具以實現其戰略目標,世界上不少採用美國制度或模式的國家最後都成了美國的附庸。
從1996年台灣首次民主選舉開始,到2024年,在長達近30年的時間裏美國通過各種方式成功摸索出了一套干預台灣選舉的有效辦法,並且屢試不爽。例如,在選舉前“要求”候選人去美國“接受面試”,再通過給予其不同“過境”待遇影響其民意,從而左右最終選舉結果。這在台灣近幾次的選舉中都表現得很明顯。台灣聯合新聞網曾評論說,在地緣政治利益的考量下,美國介入台灣選舉的程度近年來變本加厲。②在台灣2024選舉的關鍵時期,美國還通過宣佈對台軍售、幫助培訓台軍使用尚未接手的設備等手段,公然介入台灣選舉,攪動台海局勢。在美國的操弄下,台灣各主要政黨對美國的依賴都非常重,親美、和陸已難實現平衡。美國干預台灣選舉的動機是要選出一個符合美國戰略利益和對華政策的台灣地區領導人。
(三)美台實質關係走向全面提升
早在1954年美國就與台灣當局簽訂了具有同盟性質的“共同防禦條約”。1979年美國在與台灣當局“斷交”後又以其國內法“與台灣關係法”的形式維持了與台灣的“準盟友”關係。特朗普時期,美國在立法層面和軍事層面大幅提升了與台灣的關係。例如,通過了以“台灣旅行法”為代表的一系列“挺台”法案;十餘次對台軍售總額超過180億美元;堅持將台灣納入美國的印太戰略。
拜登上台後,更加重視聯盟的作用,致力於重建盟友體系。拜登政府一方面積極拉攏盟友一起打“台灣牌”“以台制華”;另一方面不斷加強與台灣當局的機制化互動,提升台灣在美國盟友體系和全球戰略當中的地位。例如,拜登政府不顧中方堅決反對,邀請台灣參加所謂“民主峰會”;還積極拉攏台灣加入遏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晶片聯盟”。美國 2024 財年《國防授權法》要求美國為台灣軍隊建立全面的訓練、諮詢與制度化的戰力建構計畫,③強化與台灣的軍事關係。2024年3月13日,台灣《聯合報》援引美國軍事新聞網站SOFREP的報導稱,美國已啟動與台灣的“重大軍事合作”,包括部署美國陸軍特種部隊在台灣參與持續進行的訓練行動。根據美國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條款,美軍事顧問已開始常駐金門與澎湖的兩棲指揮中心。④台灣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副教授陳文甲認為,在印太同盟形成之後,美國一直強化台灣的軍事防衛能力,最重要的是與印太軍事鏈結,包含作戰圖像共享、指揮鏈整合,整個軍事藍圖就是要將台灣納入美軍在印太地區的軍事作戰同盟,可以說是準軍事同盟的狀態。⑤總之,隨著美國全面強化“以台制華”,美台“準同盟”正加速走向“事實同盟”。
二、大陸對台政策新思維
(一)大陸對台政策應該根據美國全球戰略變化而調整
明確了美國因素在大陸對台政策中的重要性之後,就應該以一種動態的思維看待美國全球戰略與大陸對台政策之間的關係。美國作為國際體系中的霸權國,其全球戰略常隨著國際和地區形勢的變化而變化,以適應維護霸權的需要。台海雖然是全球熱點地區,也是美國全球戰略的重點地區,但台海在不同時期的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卻有所不同。具體而言,當美國與區域外其他國家的合作、對抗、競爭關係發生變化時,客觀上就會導致美國加強或降低對台海的關注度,導致台海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發生變化,這是一種動態的過程。因此,今後大陸在制定對台政策時需要注意到這種相對關係,根據美國全球戰略的變化及時調整對台政策,以實現政策的有效性。
2022 年俄烏衝突發生後,美國並沒有因為歐洲形勢的緊張而降低對台海的關注度。從拜登四次“協防台灣”的表態以及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通過“台灣政策法”就可以看出。當美國發現通過加碼援助烏克蘭而消耗俄羅斯的戰略非常成功後,大有在台海複製“烏克蘭劇本”的趨勢。彼時,台海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大幅上升,美國甚至做好了台海發生衝突的準備。幾十年來,美國的軍事戰略目標是能夠在世界不同地區同時打贏兩場戰爭。⑥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統計,2022年美國軍費占世界的30%以上。從軍事力量看,美國具備同時打兩場戰爭的能力。⑦
然而,隨著 2023 年 10 月 7 日巴以衝突爆發,中東緊張局勢不斷升級,美國突然意識到可能會陷入兩場重大地區衝突當中,如果此時再有第三場重大地區衝突,美國很可能難以應對。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台海政策似乎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開始有意為台海緊張形勢降溫。可以看到在本輪巴以衝突爆發不久,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伯格就到訪台灣,與蔡英文以及賴清德等民進黨高層會晤,還與侯友宜、柯文哲舉行了會談。在會談中,羅森伯格表示,美國希望穩定亞太地區的局勢,因此希望台灣能夠保持低調。實際上美國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歐洲和中東已經牽扯了美國太多的戰略能力,很難再有力量應付台海了。美國當前不希望台海發生衝突,致力於“維持現狀”,不鼓勵台灣任何新當選領導人宣佈“獨立”。同時,美國也在改善與中國的關係,在一定程度上“安撫” 中國,比如重申不支持台灣“獨立”,也不反對兩岸和平統一。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