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文雄表明不出席9月12日由大陸駐日大使館、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及中日友好團體在東京舉行的“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研討會”,但9月5日中方按計劃在北京舉行由雙方大使館及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共同主辦之“50年50人”,此為官方色彩濃厚之慶祝建交50年活動。活動上日本駐北京大使垂秀夫致辭表示,雖然中日所處國際環境發生巨大變化,但兩國作為永遠的鄰居是不變的。回顧建交時大陸總理周恩來的智慧,垂秀夫憶起周恩來所言“既不能失去原則立場,同時也要給對方下個台階,要互相為對方考慮”,意有所指的呼籲將周恩來當年的戰略思考置於當下的中日關係,雙方各讓一步,中日互給“下台階”的空間,產生新的智慧,以此指導未來的中日關係。
何思慎指出,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未曾真正思考如何面對站在其前頭的中國、如何與中國交往。崛起後的中國走向海洋,與自詡為海洋大國的日本在印太海域的戰略安全矛盾日益升高,加上大國競爭的國際形勢及中日經濟的相對位置變化,中日關係及雙方人民的交流與相互認識難以與時俱進,肆應時代的劇變,使迎向50年的“關係正常化”仍跌宕起伏,不僅“友好”聞見異音,“和平”更現挑戰。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日本《讀賣新聞》民調顯示,80%以上的日本民眾認為“中國是威脅”。日本政府對中態度強硬具有民意基礎,並非官方或個別政治人物的主觀好惡或刻意操作。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點出問題所在,日本對中國的感情非常複雜,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發展得太快,日本人卻未能完全理解中國的發展。
何思慎表示,值此中日關係困難之際,雙方的交流與溝通更顯重要,以避免矛盾激化,對立螺旋向上,最終走向衝突。中日關係重要推手、前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認為,要實現中日友好,須傾盡全力用心接觸對方。其中,留學生與觀光客是中日交流的重點,可化解誤解與偏見,更可為發展中日關係發揮橋樑作用。中、日若能瞭解對方,即可避免不必要的對立及競爭,維持合作關係。中國與日本是東亞的領頭羊,友好、穩定的中日關係對區域的和平與繁榮無可或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