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作者王輝耀和苗綠(中評社 郭至君攝) |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史安斌強調了文化接近性和情感傳播,提高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要求,不光是媒體的事兒,也不光是智庫的事兒,更多的還是要植根於我們地方的基層幹部,他們如何能力真正地去面對外國媒體,外國友人,外國智庫的交流和溝通。希望以這本書作為開端,能把總書記提的要求,全面提高國際傳播能力作為我們未來智庫努力的方向。
北京語言大學國別與區域研究院研究員壽慧生說,宣傳不等同於溝通,宣傳是讓別人聽我說什麼,但溝通是不需要一定要說服別人的,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們對外交往溝通的時候,只是要表達自己,智者善聽,希望彼此能夠交流理解對方,僅此而已,達到這個目的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但大外宣導致的是把自己的意願,自己的委屈強加給別人,在這種思維模式下,很難實現真正的共情,真正的國際傳播、國際交流。政府現在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從政策角度來講,應該需要推動更多的,給社會智庫更多的空間,鼓勵他們並且在政策上給他們一些扶持,讓他們有更多的空間擁有更多話語權來實現我們主體和手段的多元化。只要主體改變之後,手段自然就會多元化,也自然就會靈活,目標獲得方面也會產生很大的不同,獲得同情又向協會共情方面轉變,這樣才能真正地融入國際社會,同樣讓國際社會真正理解中國。
北京外國語大學美國學研究中心教授滕繼萌談到了“共情”,他說,共情不一定只講個人的故事,還可以講他者的故事,通過把他者的故事納入到我的敘事體系裡,然後贏得對方的尊敬。《我向世界說中國》作者之一、CCG秘書長苗綠也在討論會上詳細介紹了該書的主要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