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中評社台北1月11日電(記者 倪鴻祥)全球通膨嚴重,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今日表示,隨著疫情趨緩、供應鏈與生產停滯的情形逐步恢復秩序,部分國家開始升息、加上各項智慧科技發展因素等,若無其他重大政治或天然災害等不確定因素,國際通膨問題在2022年下半年可逐漸獲得紓解,但可能要面臨高貨幣供給與巨額財政赤字所留下的後遺症。
現代財經基金會今日下午舉辦“從漲聲中看台灣通膨與因應”論壇,由該基金會董事長、台灣綜合研究院董事長黃輝珍主持開幕,前“監委”、現代財經基金會副董事長李伸一主持研討,邀請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台新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李鎮宇、戴德梁行不動產投資顧問公司台灣分公司董事總經理顏炳立從各層面解讀台灣的通膨問題並提出因應辦法。
吳中書表示,全球性通膨在去年3月到11月之間上揚的原因,主要是大幅的貨幣寬鬆政策,例如美國聯準會(FED)為因應2020年疫情採行貨幣寬鬆政策,在該年3月3日降息2碼、3月15日降息4碼並啟動7千億美元購債計劃(含5千億美元公債與2千億美元房貸擔保證券MBS),3月23日宣布將無限量收購美國公債與MBS,同年4月9日推出5千億美元市政債融通機制、3500億美元薪資保護機制,以及6千億美元中小企業貸款計劃。
吳中書指出,其他國家如歐洲央行推出緊急購債計劃總規模達1.35兆歐元,並調降長期再融通操作利率及新的融通機制。日本央行取消每年購買80兆日圓公債的限制,購買商業本票及公司債額度分別增至9.7兆日圓及10.4兆日圓。
吳中書說,FED資產規模從2007年12月26日的8907億美元到2017年6月14日止已擴增至4.48兆美元,其中資產主要以美國公債2.46兆(佔55.1%)與機構房貸擔保證券1.78兆美元(佔39.8%)為主,合計4.25兆美元(佔94.9%),2017年10月逐步降低資產規模,到2019年8月21日總資產規模減到3.76兆美元,可是為因應疫情採取貨幣寬鬆政策,2020年6月3日總資產規模已7.17兆美元,2021年12月8日到8.66兆美元,各國都採巨額擴增的財政政策,因此觸發全球性通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