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波德申的大街上,隨處可見繁體中文的招牌和廣告,即便在軍營裡,也不乏黃皮膚黑眼睛的華人。由於歷史原因,儘管馬來西亞的華裔人口超過五分之一,但其思維方式卻和中國有著很大差異,這種差異在軍事體制和作戰思想上也有所體現,突出實用性、注重人性化是其重要特征。在營房設計上,和平村兵營的每個房間都設有兩個門,以便在特殊情況時還有其他出口可用;在軍服設計上,馬軍的叢林迷彩在叢林課目訓練時隱蔽性能非常好。
隨著我軍與外軍開展的聯演聯訓活動越來越多,練兵備戰謀打贏是題中應有之義,而借鑒外軍優勢,取長補短,不斷提升自身實戰化水平更是重中之重。
交流互動,鞏固加深中馬泰三國官兵友誼
10月28日晚,隨著“和平友誼-2018”聯演漸入尾聲,一場別開生面的文藝演出在和平村兵營拉開帷幕。從咏春到泰拳,從《我的好兄弟》到馬來西亞民歌,中馬泰三方參演官兵同台獻藝,一次次將演出推向高潮。平日裡莊嚴肅穆的兵營,此時儼然一場盛大的聯歡現場。
根據中馬泰三方達成的共識,軍事文化交流是此次聯演的重要內容之一。參演三方受訓參謀部、實兵部隊開展了全面多樣的軍事文化交流,鞏固加深了三國軍隊的友誼,增進了了解互信。
從演訓現場到熱帶叢林,再到艦艇甲板,一支由駐香港部隊文工團28名官兵組成的戰地演出分隊,將具有中國風格和軍旅特色的節目帶到聯演一線,帶給三國官兵,為結束叢林生存課目訓練的中馬泰三國特戰隊員送去慰問,為即將出航的海軍官兵加油打氣,唱響了期許和平的“友誼之歌”。
在馬來西亞國家水文中心,參演的中國海軍武漢艦和運城艦官兵與馬來西亞海軍官兵開展了撇纜、結繩船藝交流和足球友誼賽等文體交流活動;在馬來西亞陸軍軍官學院運動場,發源於馬六甲地區的藤球運動受到眾多參演官兵的喜愛,中泰官兵紛紛上場體驗、學習。
儘管中馬泰三國語言不通,文化迥異,但多種文體交流活動的開展,拉近了三國官兵之間的距離,增進了彼此的友誼,也提升了中馬泰三方的軍事互信。閉幕式上,三國官兵互換臂章,合影留念,許多相識於“和平友誼-2016”的老友剛剛重逢卻又要分離,他們期待彼此的“和平友誼”可以繼續,也期待彼此國家間的“和平友誼”能夠繼續。
從“意外相遇”到“相知相聚”
——中國-東盟“海上聯演-2018”見聞與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