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像這樣的“上雲”企業,在杭州已有7.4萬多家。通過這“一片雲”,推動轉型升級及降成本、增效益。
從本世紀初提出“天堂矽穀”戰略,大力發展信息軟件、網絡設備、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到2014年在全國率先實施信息經濟“一號工程”,杭州一直在探索創新驅動發展的轉型道路。
在研究者看來,杭州數字經濟發展的亮點和優勢在於,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並非厚此薄彼、此消彼長,而是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並進齊飛、良性互動。
杭州不光有電子商務、雲計算、數字安防等有全球影響力的高新產業集群,有阿里巴巴、網易、海康威視等龍頭企業,站上新經濟、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的發展高地;還有嫁接了數字經濟的傳統產業,從“機器換人”到“工廠物聯網”“ET工業大腦”,從數字化車間到智能工廠,智能製造之路越走越寬。
位於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西奧電梯,讓傳統電梯製造行業不再“傳統”:智能電梯有“聰明的腦袋”,通過人工智能自動識別乘客身份,送達想去的樓層;有“智慧的眼睛”,通過監控人流擁擠程度,提高運行效率,分析安全隱患。不久前,西奧電梯還與阿里雲合作,將共同打造“會思考、有溫度”的個性化、定制化智能電梯。
數字經濟助推經濟增長、產業轉型。2017年杭州市數字經濟實現主營收入8936億元,增長28.6%;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3216億元,已連續3年保持20%以上增長,占GDP比重達25.6%。
用技術惠及民生
對不少杭州市民來說,一個看不見的“城市數據大腦”,帶來看得見的“治堵”成效,正折射出“智慧城市”惠及民生的巨大能量。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紅綠燈跟交通監控攝像頭的距離。它們都在一根杆子上,但從沒通過數據被連接過。”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曾舉這個例子,說明交通管理乃至城市治理中的痛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