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一線,著力做強做優社區——
社區是基層基礎,社區黨組織是離群眾最近的黨組織。把社區黨組織建強,黨的各項任務才能真正落地落實。
東海之濱,上海探索一條做強社區的新路。全市堅持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向基層傾斜,將各個部門支持社區的政策、資金、項目整合起來,由社區黨組織統籌使用;同時,推行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建立三崗十八級崗位等級序列,從源頭上解決社區骨幹隊伍人難選、人難留問題。
推動管理和服務力量向社區傾斜,是激發基層活力的治本之舉。目前,全國已有98.7%的社區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93.1%的社區落實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持續開展社區減負專項行動,對社區牌子多、台賬多、檢查考核評比多等問題進行專項整治,解決困擾社區的形式主義問題,社區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各地還注重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管理規範、素質優良的社區工作者隊伍,凝聚一批有情懷的人到社區工作,推動形成在基層集聚人才、在一線創業成長的鮮明導向。
破除壁壘,完善融合共建機制——
一到午休時間,福建廈門市質監局周邊三條馬路上的共享單車就會排得整整齊齊。仔細一看,扶車人不是單車企業員工,而是市質監局的機關幹部。
“各機關支部黨員輪流負責,大家利用午休半小時時間,為街道整潔出一份力。到年底黨員考核還有加分,大家現在不待揚鞭自奮蹄。”廈門市質監局工作人員說。
過去“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在街道和社區黨組織統籌協調下拆除藩籬,共同構築城市基層黨建“朋友圈”,這正是變化背後的“秘密”所在。
一年多來,各地積極推進單位黨建、行業黨建和區域黨建互聯互動,探索引導各領域黨組織打破體制、隸屬、級別壁壘,建立開放型的互聯互動紐帶,條塊融合,雙向用力,不斷增強整體效應。上海開展“濱江黨建”,推動黃浦江沿岸各類黨組織跨區域跨領域全方位互動;滬蘇浙在相鄰地區開展“毗鄰黨建”,助推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浙江杭州規範20多個行業系統與屬地黨建責任,共抓工作落實;山西陽泉深化企地共建,保障城市轉型發展……一個個“黨建孤島”串聯成“黨建高地”,1200多萬名在職黨員走進社區參與基層治理,城市基層黨建由街道社區黨組織的“獨角戲”,逐步變成城市各領域黨組織的“大合唱”。
各地還堅持系統思維和方法,不斷健全市、區、街道、社區黨組織四級聯動體系,改變過去單靠基層抓基層和基層黨組織“孤軍奮戰”局面,既推動條線資源下沉,又在橫向上找准各方利益共同點攜手同行,形成夯實黨建基礎、共建美好家園的強大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