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評觀察:重思文旅興港 增添經濟動能
http://www.crntt.hk   2023-08-30 00:30:46
香港太平山纜車(中評社 陸文煜攝)
  中評社香港8月30日電(記者 陸文煜)香港自2月6日與內地全面恢復通關至今已逾半年,受大環境經濟不景氣以及多方因素影響,香港旅遊業的恢復不如預期。近日,各方紛紛獻計獻策,如熱議重振香港夜市經濟等。筆者認為,重點是要提升香港旅遊業的發展質量,吸引“特種兵式”的遊客留下消費、飲食、住宿,盤活香港旅遊資源。香港要推動旅遊業的高質量發展,核心在於打好“文化牌”,以文帶旅、以文興旅,用高質量旅遊體驗來滿足遊客的情緒價值。

  雖然訪港旅客數字正在快速恢復,但預期中的“報復性消費”只在剛通關時曇花一現,缺乏可持續性。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8月13日發表隨筆《鞏固經濟復甦 堅定力拓新局》中提到,本港旅遊業的復甦有加快的趨勢。七月訪港旅客人數約360萬人次,即每日約有11.6萬旅客訪港,按月上升超過三成。其中,內地遊客數量已恢復至約疫情前七成。陳茂波還提到,短期內要與業界合力把香港的夜市搞活搞旺,中長遠而言,要繼續為香港發展增添動能。

  事實上,香港旅遊業持續疲軟,甚至落後於隔壁澳門。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8月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出境旅遊大數據報告》顯示,上半年出境游目的地共計接待內地(大陸)遊客4037萬人次,其中前往港澳台的旅客占79.89%。出人意料的是,其中旅澳遊客占比50.9%,旅港遊客僅占26.66%,澳門接待的遊客幾乎比香港多出一倍。

  常瀏覽社交媒體者不難得知,通關手續繁瑣、物價水平高企、“購物天堂”優勢減弱、服務水平良莠不齊等因素,不知不覺中為來港旅遊祛魅。更重要的是,疫情之後,內地旅客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模式也在改變,其中最為明顯的特徵則是“跟團游”轉變為“自助旅遊”,側重物質消費轉變為精神消費,更期待情緒價值和服務體驗。另外,香港市民北上成風,深港高鐵和過境巴士提供的交通便利,讓“大灣區24小時生活圈”已成為常態,多樣的消費形態、優越的消費選擇、高性價比的消費體驗吸引香港市民轉而奔向內地游玩。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