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深度:何濼生談應有新居屋政策
http://www.crntt.hk   2021-12-24 00:16:59
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何濼生教授(中評社 沈而忱攝)
 
  中評社記者:入場費較低的居屋一直深受港人青睞,被許多中低收入家庭視為“上車”的最大希望,但抽中居屋的機率很低。您如何評價當前的居屋政策?您認為,當前的居屋政策存在哪些需要檢討的問題?

  何濼生:傳統的居屋政策其實是很公平的,政府在售價上給予補貼,住戶可以大約以市價七折的價格買到居屋。住戶可以長期住下去,如果想轉售或交易,也可以通過補地價的方式,將房子私有化,補地價後的居屋跟其他私樓沒有分別。從這個層面來講,傳統的居屋其實完成了讓中低收入家庭“上車”的初心,而且對納稅人非常公平,只是供應永遠不夠和未能幫助夾心階層。

  2018年,居屋與巿價脫鉤,改以申請者負擔能力定價。因為目前看來市價是一直在升,如果與市價掛鉤,房委會賣出去的房子同樣也要漲價,市民就會擔心自己的收入升幅追不上樓價。居屋定價改革是要保證居屋的售格處於可負擔的水平,但是由於居屋嚴重供不應求,認購超額高達幾十倍,這說明居屋的價格迄今仍屬市民能負擔的範圍。另一方面,市場上不少人還以更高價購入僅得兩百平方呎甚至更小的“納米樓”。這樣的私樓根本比不上居屋和公屋。以極高價(約兩萬元一呎)購入“納米樓”的人士,多為不合資格申請公屋或居屋的中產人士。在這種情況下,最迫切的改革應是大幅增加基本居屋和公屋的供應,並讓所有願意住基本居屋的人士購買。

  我們思考改革居屋政策時,應當考慮三條底線:一是必須確保每個單位都要安全和符合衛生標準;二是必須符合公平原則,避免造成不合理的再分配;三是必須避免衝擊市場,造成經濟災難。由於公共資源有限,我建議議集中資源保證“基本居屋”供應能滿足需求。基本居屋提供安全健康的居住環境,面積約380尺左右。標準低一點,面積小一點,就可以更快增加供應量。而有能力“住好啲”的住戶會自動自覺搬走,讓有需要的人早日置業。

  若居屋價格又低、面積又大,就會出現兩種可能:一是供應永遠追不上,很多原本打算買私樓的市民都會被居屋吸引,結果就是變成“抽獎遊戲”;二是供應真的大幅增加,很多私樓業主身家大幅縮水甚至變成背負負資產的苦主,政府賣地收入大幅下降,公共服務被迫收縮。今天的香港面對人口老化的挑戰,醫療護老照顧傷殘的社會服務大幅增加,又要投資教育基建保持競爭力,我們更要慎用資源,財政支出用得其所。

  地契訂明土地只建小單位基本居屋,加上業主必須自住,就可以廢除禁售期和取消入息及資產限額。公共房屋“不為有能力的人建造,也不為受益人致富”的原則就可落實,比出九牛二虎之力推富戶政策容易得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