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6日電/據新華網報道,在一些邊遠少數民族地區,受傳統觀念和現實環境影響,重男輕女、早婚早育等陋習仍難革除,有些地方甚至還有搶婚的習俗。很多正值花季的少女,本該擁有絢爛多彩的校園生活,卻在貧困和偏見中放棄學業,早早嫁人生育,“花季媽媽”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
如何保障這些貧困女孩接受教育的權利,走出看得見的“貧困循環”,需要社會各方力量共同發力,專項治理早婚早育、加大控輟保學力度,切實把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傳遞到大山深處的每一個村寨裡。
令人惋惜的“花季媽媽”
走在大學校園裡,20歲的瑤族女孩吳美美輕鬆自信,充滿青春氣息。
去年,作為全鄉第一個女大學生,她顛覆了家鄉人的傳統觀念,也開啟了人生嶄新的一頁。對吳美美來說,朝氣蓬勃的大學校園與偏遠閉塞的家鄉,仿佛就是“兩個世界”。
在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雷洞瑤族水族鄉戲勞村,女孩子的年齡成了一個“謎題”。
“我2000年出生,身份證上寫的是1997年。”出生在這個少數民族村寨的吳美美說,為了方便提早結婚,村裡女孩在上戶口時,普遍會被父母多寫3至5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