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閩港智庫論壇:陳順森論導正台青認知偏見
http://www.crntt.hk   2024-12-09 00:14:54
閩南師範大學教育與心理學院院長陳順森(中評社 束沐攝)
  中評社香港12月9日電(記者 束沐)閩南師範大學教育與心理學院院長陳順森在近日舉行的“思想者論壇:兩岸融合發展實踐的閩港經驗”上表示,新形勢下,全面、深刻瞭解當前台灣青年社會心態以及謀求解決之道,有助於增進兩岸青年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有助於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相關研究與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由閩南師範大學、香港兩岸智庫聯誼會主辦,閩南師大兩岸一家親研究院承辦的思想者論壇11月22日在閩南師範大學舉行。十餘位來自福建和香港兩地的兩岸關係專家學者展開了深入探討。

  兩岸風險指數上升 影響台灣青年社會心態

  陳順森表示,隨著兩岸關係的複雜變化以及國際形勢的不斷演變,兩岸關係風險指數達到了1987年以來的歷史新高,由此台灣社會心態呈現出多維度、多層次變化特徵。這些變化不僅影響著台灣民眾對自身身份認同的認知,也深刻影響了他們對兩岸關係及未來發展的態度。社會心態是在一段時間內彌散在整個社會或社會群體中的社會共識、心境和情緒狀態。它來自社會成員的個人知覺、感受、價值觀念、情緒體驗,經過與其他社會成員相應的心理活動匯集融合後,重新形成個人社會心理活動的底色。

  他表示,社會心態可以從社會需要、社會認知、社會情緒、社會價值、社會行為等五個維度來考察。在開展台灣青年社會心態分析時,應思考先易後難,先因後果。顯然,瞭解台灣青年世代的社會需要相對容易,可通過問卷調查、傳媒信息等文本分析瞭解到。社會價值觀、社會情緒、社會行為是社會認知的結果,既有顯性表現,也有隱匿及頑固的特徵,因此,著眼台灣青年社會認知尤其是社會認同、社會信任,直接影響到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尤其是對一中原則的情緒、行為,按穴施針,切中時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