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認知具有被動性盲從性 調查數據不樂觀
陳順森表示,台灣青年的社會認知表現出被動性和盲從性。被動性表現在民進黨當局以政治操弄文化、經濟等領域的發展,控制台灣青年以“文化台獨”彰顯“身份認同”,以“新兩國論”影射“國家認同”,而盲從性則表現在台灣青年長期接受的“愛國教育”,使得他們建立起來了一種空有其表的“我是台灣人”的身份,與歷史割裂,又在現實中仿徨。因此,在潛移默化的“台獨”思想腐蝕下,台灣青年帶著有色眼鏡去構建幻想的大陸人和大陸形象,且受信息繭房的限制無法戳破民進黨當局的謊言,體會不到民進黨在台灣許多領域虛與委蛇,盲目追隨“台獨”勢力。無知、無畏產生偏見。
他介紹了今年對近五百名台灣青年的問卷調查結果,從數據發現以下問題:一是台灣青年登陸占比低,且停留時間短,大多數台灣青年沒有來過大陸,限制了他們瞭解大陸的真實情況,來過大陸的大部分台灣青年可能是走馬觀花式游覽,較難與大陸同胞產生深層次、交心式的接觸交流;二是台灣青年在島內與大陸同胞接觸頻次和深層次接觸均不足;三是台灣青年對大陸持有負面印象占比偏多。他說,由於大部分台灣青年沒有見過真實的大陸與接觸大陸人,受歷史上台灣當局,尤其是當下民進黨當局對大陸的敵意影響,台灣青年對大陸(人)的消極偏見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