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發展就業新風口下 年輕人如何乘風破浪
http://www.crntt.hk   2020-07-22 10:59:14
 
  以網絡直播、微商電商為代表的“新個體經濟”迅速走紅,是這場疫情給就業帶來的新變化。就業一直都是最大的民生,在疫情給實體經濟帶來的巨大衝擊下,傳統就業崗位紛紛流失;從“六穩”到“六保”,如何實現保就業的第一要務,成為當前各項經濟社會工作的關鍵任務。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注意到,一部分傳統崗位消失了,但互聯網數字經濟帶來的新就業形態反而異軍突起。

  國家統計局7月1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GDP止跌回升,同比增長3.2%。1-5月,實體商品的零售額增長了11.5%,這其中,直播帶貨、線上拼團、門店到家等新的消費模式,吸引了大批“新個體戶”加入,給更多人帶來了新的就業機會,也給年輕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意見首次提出培育“新個體經濟”,支持副業創新。對此,姜奇平認為,讓創新創業與數字經濟緊密結合,實際上是為雙創降低了門檻,讓更多人可以共享數字化的生產資料,“實質是對生產資料和資本作出了新的制度安排”。

  他認為,從前的創新門檻往往比較高,因為生產資料不能分享,提高了資本的門檻;而意見提出探索生產資料共享新模式,提高社會各類資產使用效率,“加大了全社會創新的機會”。數字經濟的時代,每個人能獲得的機會不僅更多,也更公平,“不僅表現在工作數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人們有機會從中獲得更多從前不敢想象的利潤和剩餘價值”。姜奇平舉例說,有能力的年輕人,完全可以上午做一份工作,晚上做直播或玩遊戲等再掙一份錢。

  對於備受關注的副業創新,姜奇平認為支持的政策背後有一層更深遠的意義,“從馬克思所說的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來理解這個問題,就是要把年輕人多樣化的能力和潛能發揮出來”。在他看來,一系列新政背後有一條主線,即“不是簡單紓困,而是把紓困和轉型結合;不是簡單追求經濟復甦或復工復產,而是要抓住新時代的新機遇,推動整個經濟的轉型升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