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雄鳳邑赤山文史工作室的負責人鄭溫乾近20年來幾十次往返於高雄、沁陽之間,他對曹謹的功績和曹謹在台遺跡遺物的開發利用做了大量的考證研究工作。鄭溫乾還將《飲水思源——曹謹與曹公圳的故事》搬上網絡,供台灣中小學學生學習,希望借此在更大範圍弘揚曹謹事跡及曹謹“務實、清廉、愛民”的精神。
台灣輿論認為,民進黨當局選擇熱熱鬧鬧拜祭八田與一而冷落曹謹,顯然是拿錯了香拜錯了廟,認賊作父心態作祟。
■“去中國化”的歷史,終將害了民進黨自己
1895年,日本占領台灣,最初在台灣實行的是屠殺和鎮壓政策,但隨著日本侵略野心不斷膨脹,他們開始思考如何把殖民地朝鮮和台灣用作未來日本對外侵略的後方工業和農業基地。於是日本殖民者開始在台灣實施懷柔政策,他們改變了大規模殺戮政策,而改對台灣人民實行皇民化教育,從思想上摧毀反抗日本殖民者意識,一邊收買台灣願意為日本殖民者賣命的當地人,一邊在台灣建立工廠,興修水利和基礎實施。原本這些工廠和基礎實施都是用來為日本本土對外侵略擴張做後勤保障的,但隨著二戰日本失敗、台灣光復,日本殖民時期留下的這些工廠和基礎設施回到了台灣人民手中,並被用於台灣發展經濟的基礎。正是這些工廠、基礎設施還在發揮作用,於是在民進黨“皇民化”思潮沉渣泛起之時,被民進黨和“台獨”勢力吹捧為是“見證了台日之間的情誼”。
“什麼見證了台日之間的情誼?完全是鬼扯!”親民黨高級黨務顧問、前台灣“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林淵熙表示,這些所有工廠和基礎設施從建設開始,就都見證著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史、台灣人民的血淚史。林淵熙說,他不止一次和家人、朋友說過,見到大陸遊客到阿里山旅遊,要把阿里山小火車當成日本侵略台灣的歷史罪證去看,而不是台灣景觀,因為日本人當初修建阿里山小火車是赤裸裸的經濟掠奪。“日本人看中了阿里山盛產的檜木。他們為了把台灣檜木運回日本做神社寺廟,才專門修了小火車。”林淵熙說,日本人把阿里山檜木砍伐掉,再用小火車運下山,最後檜木被用到日本。由於檜木都是千年成材,有不易腐爛不招蚊蟲等特點,日本寺廟神社多是用台灣檜木修建。“每次一見到阿里山小火車,就想起父輩祖父輩告訴我們的那段不堪的台灣被日本殖民歷史。”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生王裕慶表示,如何評價八田與一是個重要命題,本質上涉及到如何評價殖民統治。殖民者給被殖民地帶來的進步,我們到底該怎樣看?實際上,在日本的一些韓國、台灣地區以及東南亞留學生,很多在自己的畢業論文中專門論述“日本在殖民時期給自己國家帶來的進步”,如醫療、工業、農業等各個方面。的確,從學術層面進行因果關係的談論,固然無可非議,但這所體現的價值觀、世界觀的嚴重扭曲則是我們不得不加以正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