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加快充分競爭領域國企改革
http://www.crntt.hk   2020-07-22 08:21:01
  中評社北京7月22日電/充分競爭領域一般指市場供需平衡、甚至供大於求,市場信息足夠透明、競爭充分,不存在足以影響價格的企業或消費者的市場領域。當前,中國國有資本多數分布於涉及國家安全和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以及引領國家產業跨越式升級的戰略競爭領域,但也有很大部分存在於充分競爭領域,與其他性質的企業在國際、國內市場上進行公平競爭,以稅費上繳和利潤分配等形式為國家提供資本積累。充分競爭領域國有資本的經營狀況直接影響國有資本整體的運營效率,對社會產品供給、國家財政收入和社會保障等多方面產生重要影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需要加快充分競爭領域國有企業的改革與調整。

  充分競爭領域國企改革刻不容緩

  經濟參考報發表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王絳文章介紹,在當前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加劇和全球產業技術進步的大環境下,中國充分競爭領域的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不平衡,需要加快自身體制機制建設和布局結構調整,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任務。

  第一,日益激烈的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環境逼迫國有企業加快改革調整。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國已經建設成為一個涵蓋聯合國全部產業分類(41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的國家。改革開放、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以後,大量跨國公司逐步進入中國市場,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的科技進步,民營企業大量興起,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市場商品供給,中國結束短缺經濟局面,市場競爭空前激烈,對國有企業形成了嚴峻的挑戰。從20世紀90年代始,一大批技術、資金准入門檻較低的行業,內部機制不活的國有企業被迫退出了市場。當前,國內市場充斥著各類市場主體的激烈競爭,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機制不活、技術落後的企業將很快面臨生存危機,國有企業必須加快改革,主動調整,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

  第二,中國區域產業同構問題進一步激化市場競爭。長期以來,由於資源禀賦、國家產業政策引導等因素,中國一直存在區域產業同構問題。如過去一段時期很多省市將高新技術、房地產等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導致政策性區域產業同構。又如一些區域內資源禀賦相近,不同程度地存在區域內主導產業同構現象。國有資本國家統一所有、分級監管體制下,地方監管的國有資本也需要保值增值,承擔起促進地方經濟增長、促進地方民生的主體責任。區域經濟結構趨同、主導產業趨同,必然加劇區域內產業競爭,也導致不同地方國有資本監管主體所監管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

  第三,國有資本分布不平衡與承擔的任務存在一定矛盾。當前中國經營性國有資本依據功能不同,大體上分中央、省、地(市)三級監管,部分縣級城市雖然經營性國有資本量較少,但也設立了相關國資監管機構。在涉及國家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諸如軍工國防、重要能源、重要基礎設施、戰略競爭領域的國有資本一般由中央政府直接監管,地方國有資本一般承擔保障地方民生、促進地方經濟增長的任務。但全國各地區國有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發達地區如上海、北京、廣東等地區國有經濟發達,有力地促進和帶動了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不僅如此,發達地區的一些國有企業為了更大範圍地籌集資金、整合資源、擴張市場、提升資本保值增值能力,紛紛走出了本地區,在全國範圍進行併購重組,發達地區通過國有資本的引導和帶動,有更多更優的資源投資於公共設施和民生保障事業。而欠發達地區則因缺乏發展地方經濟所需要的大企業帶動,“引擎”動力不足,容易陷入國有資本積累越弱,發展任務越重,公共事業越需要補齊,民生保障不足的惡性循環。

  第四,企業規模效益與自主創新機制結合不足。當前中國國有企業基本上集中在大型企業及特大型企業,初步實現了規模效益。同時,國有企業也是中國創新發展的主力軍,在中國科技創新體系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中央企業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高速鐵路、特高壓輸變電、國產大飛機等領域,以及核電、風電、電動汽車等設備製造及產品研發方面已達到或接近全球領先水平。但從總體上看,中國國有企業自主創新的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重要的、代表世界技術前沿的核心技術,關鍵材料和部件受制於發達國家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企業片面追求規模,以“大”代“強”現象仍然存在,以技術創新引領市場,品牌創新、市場創新不足的問題仍較為突出。大而不強、核心競爭力不足必然導致企業市場競爭力弱和發展後勁不足的問題,國有企業以最優規模和全面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任務仍然較重。

  第五,新一輪全球技術及產業變革浪潮倒逼國有企業改革調整。當前,以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簇群為特征的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發展,對中國產業轉型升級提出了新的挑戰。中國國有資本當前分布較為集中的重化工領域主要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通過“抓大放小”政策,順應當時世界重化工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大趨勢,從不具備競爭優勢的輕紡、食品加工等過度競爭領域退出,將國有資本聚集到產業上游和重化工領域形成的。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工業化中後期,重化工業領域也進入了激烈競爭的狀態。如石油煉化行業,2019年全國煉油總能力8.63億噸,在已經出現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民營企業當年新增兩座規模千萬噸級、世界級技術水平的煉廠,民營企業已占全國煉油能力的27.2%。鋼鐵行業,2019年中國民營企業產量佔中國全鋼鐵行業61%。發電行業也存在中央企業與中央企業、中央企業與地方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競爭。2019年,中國工業產能利用率僅76.6%,產能過剩必然加劇競爭,國有資本亟須抓緊向更高端領域主動調整。

  充分競爭領域國企改革調整應堅持的原則

  文章提出,一是堅持市場改革方向原則。在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調整的過程中,要堅持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方向不動搖,以解決國有企業市場活力不足的問題為中心,進一步釐清政府、市場和國有企業的關係,全面健全和完善國有企業市場化經營機制。同時,在充分競爭領域國有資本調整要堅持市場化操作,產權轉讓和交易堅持公正透明,更多地通過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公開市場化操作。

  二是以出資人意志為核心原則。充分競爭領域國有資本也是全國人民的共同財富,國有企業改革調整必須以出資人意志為核心,堅決維護國有資本安全,促進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現保值增值目標。國有產權交易要依法依規,堅決防止國有權益流失。

  三是有進有退原則。充分競爭領域國有資本結構與布局調整需要繼續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要以不斷提高企業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力為目標、以創新能力和盈利能力為導向,努力占領市場高端,引領產業發展方向,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增加有效市場供給,繁榮國內市場。要在有效盤活存量資產的同時,主動退出不具備競爭優勢的領域,通過大型、特大型國有企業科技創新、質量提高引領國內產業高端發展。

  四是動態調整原則。從產業演進一般規律看,充分競爭領域的總趨勢是不斷擴大的。隨著供求關係的改變,很多保障型企業將進入一般競爭領域,如過去城市供水、供電、公共交通、郵政等,目前在中國多數地區已經進入了充分競爭領域。一些戰略競爭領域的產業,也會由於技術的普及,逐漸進入充分競爭領域。因此國有企業需要根據市場競爭態勢及時對充分競爭的業務單元進行界定,並進行經營策略調整。

  五是充分授權經營原則。充分競爭領域國有企業改革調整要最大限度地調動企業經營的自主性和靈活性,由企業依據自身資源、市場環境、市場信息等經營情況,對自身發展戰略和經營方針進行資產組合、業務組合,並隨時作出決策調整,承擔經營風險,對決策及經營後果負完全責任。

  六是責權利一致原則。充分競爭領域國有企業改革調整要堅持責權對等,規範資本所有權、經營權及利益相關方的權利義務關係。企業負責人不僅享有充分授權經營國有資本的權力,也必須承擔資本保值增值的經營責任的義務,同時要建立起市場化薪酬長期激勵機制,實現利益與責任的一致。

  促進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不斷轉型升級

  文章表示,加快充分競爭領域國有企業改革調整,要按照今年5月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中提出的,“對處於充分競爭領域的國有經濟,通過資本化、證券化等方式優化國有資本配置,提高國有資本收益”的要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不斷轉型升級。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