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6日電(實習記者 楊若冰)“人大經濟雲課堂”開展“疫後經濟恢復策”網絡公益課。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程大為教授於4月15日 19:30-20:30在線直播,解析“新冠病毒大流行對全球貿易的影響”。講座主要圍繞“全球化”及“國際體系”未來走向展開分析。她表示,新冠病毒大流行不會使全球化倒退,國際體系不會因此發生坍塌,但全球化形式及國際體系必然會進行調整。
據新冠肺炎的流行趨勢,IMF對全球經濟的預測整體上相對悲觀,“此次非經濟因素導致的公共健康危機會可能引起金融危機,引起貨物貿易價格的變化,以及其他交叉的危機。”對此,不少人發出疑問,全球化是否倒退,國際體系會走向崩潰嗎?
“當疫情的不確定性成為2019年的確定性因素後,我們需要從長期的歷史的規律中尋找答案。”程大為教授分析,在全球的貿易發展中,全球化不斷加深的另一面是市場競爭的內涵不斷在變化。回顧全球化的歷史進展,在工業革命時期,各國對世界市場不斷爭奪,這也是資本主義的起點;近代以來特別是70-90年代,全球價值鏈不斷成熟,各國也在在第四次工業革命起步的關鍵點上進行博弈。但各個國家處於不同的競爭區域,面對的產業競爭及治理博弈也不同,這也決定了此次疫情波及的速度和應對方法也會不一樣。
程大為教授提出,貿易只是一種手段,在真正的競爭中,大家依然看重市場,看重價值鏈以及技術等要素。新冠病毒大流行不會導致全球化倒退甚至消失,各國依然會回到追求市場的起點,由於中國的消費市場、自運行模式、貨物價格及原材料的供應能力等各方面的優勢,中國經濟也會從中受益,而美國更不會輕易退出全球化,因為“資本的最原始的驅動力還是來自於市場的分割。”
“只要經濟還在運行,全球化就不會倒退”,程大為教授表示,全球化不會倒退,而會以更加創新的面孔呈現。一些企業會淘汰,而一些行業會興起,包括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變化,進而推動我們的生產方式發生巨大的變化。
程大為教授隨後以中美博弈為主線來分析國際政策博弈的情形。中美貿易戰剛剛告一段落,隨即疫情爆發,中國出口規模持續下降。受疫情影響,在未來幾個月中國出口及全球貿易依然不太樂觀。總觀全球,歐洲貿易保護主義的聲音持續出現,各國也開始強調國家經濟主權。程大為教授表示,“主權讓渡和國際體系的博弈矛盾將發生階段性變化和調整”。
從2001年起,美國陸續發了六個重要報告,講述了美國重塑國際貿易格局的計劃。首先是國家陣營的劃分,界定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疫情結束後,國家的實力分布又會產生很大的變化,國際多邊談判中存在更多的動態不確定性。第二個則是重塑市場導向的框架,近日,美國敦促歐洲共同從“戰時經濟”迅速過渡到市場導向經濟過渡。“美國必然會回到正常的開放的貿易思維中,按照既定的戰略去前進。”程大為教授講到。
而對於國際金融體系重塑的試探行為,美國也已經實施。2020年3月19日美聯儲宣布與另外九家中央銀行建立臨時美元流動性互換安排。程大為教授表示,“以美聯儲為中心
的‘C6+C9’貨幣網絡開始形成,美元體系實際上實現了危機之下的‘再擴張’,但短期內還不能動搖IMF等金融體系。”國際體系不會因這次疫情而發生重大坍塌的事故,但是會做微量的調整,有戰術性的動作。中美貿易博弈仍在繼續,疫情之後將會迎來重大的改革和談判。
程大為教授認為,面對國際局勢的各種可能,中國需要“以不變應萬變”,穩穩當當做好自己的事情,在多重博弈中維護國際體系。我們要擺脫恐慌、擺脫噪音,始終保持信心和信用,與各國之間建立信任,同時在全球被隔離成片段的基礎上“賽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