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還在上高三的李道豫就加入了地下黨進行革命工作,解放後,進入滬江大學學習。“我不是為了想搞外交進英文系的。”李道豫接受媒體採訪時曾介紹,在滬江大學他先進了教育系,後來黨支部說系裡學生黨員已經不少了,才去了黨員數量比較少的英文系。
1952年,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在北京召開,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後我國主持召開的第一次大型國際會議。李道豫被抽調去參加會議的翻譯工作,隨後,被分配至外交部。
就這樣,本來打算留校的李道豫在機緣巧合之下,進入到外交部國際組織合作司工作。
在聯合國多邊外交舞台上縱橫捭闔
1990 年 6 月,時年58 歲的李道豫出任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雖然任期不到3年,但他以“驚心動魄”一詞來形容這段經歷。第一次海灣危機、韓國及朝鮮加入聯合國、和平解決柬埔寨問題等一系列重大國際事件都在這期間發生。
據李道豫介紹,自 1988 年起,每逢國際上有重大事情發生,並提交到聯合國安理會時,聯合國5 個常任理事國大使按慣例必須首先進行磋商。再加上陪同開會的5國參贊在內,參與磋商的只有10個人,屬於非正式磋商性質。發言既不用舉手,也不用別人批准,每個人都是你一言我一語地搶著說。而口齒伶俐、思路清晰的他總是能很好地表達中國的意圖。
最讓李道豫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海灣戰爭。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安理會半夜通知召開緊急會議。會議上,美國和科威特聯合提出,一是集體譴責伊拉克侵略,二是要求伊拉克必須退回到8月1日的陣地。因為科伊邊界當時沒有劃定,有爭議,所以不說邊界。
“當時,我們這邊在開會,伊拉克已經打進科威特首都了,這早就不是邊境衝突了。”李道豫回憶道,他馬上給外交部長錢其琛打電話,直接請示。他提出的建議是對伊拉克進入科威特表示遺憾,對譴責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提案投贊成票,得到國內批准。中方表態在國際上包括科威特也得到了正面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