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棟接受中評社專訪(中評社圖片) |
中評社:請問您如何看待特朗普上台以後美國的對外政策以及這種對外政策對中國造成的影響?
王棟:特朗普剛剛參加競選的時候,我們國內其實還是有很多樂觀的聲音,認為“特朗普是生意人,他不會意識形態化,可能會更加容易打交道”,因此網上有相當一批支持特朗普的“川粉”。
特朗普當選之後與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通話是其最早的一個變化。特朗普的這個行為令包括美國建制派在內的眾多人士大吃一驚。當時我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就曾表示:我們需要改變對於特朗普過度樂觀的態度,對未來特朗普政府可能對中美關係帶來的衝擊做好準備。
2016年12月,特朗普剛剛當選之後,我就在《現代國際關係》上發表了一篇長達一萬多字的論文,主要分析預測了特朗普上台之後美國對華政策的發展。在這篇文章中,我也提到了美國對我發動貿易戰的可能。當時我談到了四句話——“拋棄幻想,做好準備,爭取最好,不怕最壞”。現在看來,當時我的預測是對的。
而放眼觀察特朗普整體的外交政策,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所謂的“美國優先”。特朗普不願意讓美國承擔過多的外部成本,他認為過去美國為維持“自由國際秩序”承擔很多成本的行為是“吃虧的”,美國的盟友們應該為此承擔更多的成本。特朗普的這種想法事實上使美國從過去提供國際公共物品的“領導者”變成錙銖必較,只顧自己利益的國家,美國失去了其昔日的“老大風範”。
因此,從整體上看,美國的對外政策呈現出收縮的態勢。但是在這種收縮態勢中,又有局部的進攻。美國在貿易問題上採取了貿易單邊主義,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幾乎所有主要經濟體都呈現出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此外,美國還提出“印太戰略”這一“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升級版,試圖對中國進行牽制和制衡。
特朗普對華政策的進攻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貿易政策。特朗普不僅對中國,而且對歐日等幾乎所有主要經濟體都發動了貿易戰。儘管幾乎美國所有的主流經濟學家都認為特朗普增加關稅的做法是完全違背經濟學規律的,但是貿易戰能夠收到很好的政治動員的效果,是特朗普動員其基本盤的最重要的王牌之一,因此他絕對不會輕易放棄。
其次,特朗普政府在台灣問題上展現更加修正的態勢。現在有不少的親台分子,甚至反華分子,在特朗普政府裡面占據比較重要的決策位置。特朗普同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通話,並宣稱要實質性地提高美台關係,之後也做了很多動作,比如,航母通過台灣海峽,通過《台灣旅行法》、《亞洲再保障法案》等涉台法案。實際上,特朗普是在強化台灣問題作為一個杠杆來對中國進行牽制和制衡,其實本質上還是一個對衝戰略的策略組合(portfolio)。但是,特朗普的做法強化了美國對華對衝戰略組合中競爭性和強制性的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