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8日電/這幾天,一則新聞引發了不少網友熱議。深圳一家公司成立20多年,但企業負責人至今對所在地街道辦的領導一無所知。問其原由,企業負責人回答得很淡定:“各類事項都可以通過網上辦結,有啥必要接觸街道辦?”更讓人意外的是,年底時這家企業的賬戶上突然多出了1000多萬元,一查才知道,是政府的年度考核獎勵到賬了!
據了解,對於這樣的情形,深圳很多企業已經司空見慣。政府的“無事不擾”,讓企業省去了很多應付各種人情世故的麻煩,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創新研發和市場開拓中去,企業經營得好創造了更多稅收,政府還主動送來“紅包”,由此形成了政府與市場間的良性互動。
近年來,我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成為各地提升競爭力的不二選擇。究竟什麼樣的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最歡迎,深圳的做法很能說明問題。從形式上看,“無事不擾”是推進“放管服”改革的結果,其本質卻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與市場關係的一次深刻調整及重塑。
事實上,對於政府和市場關係的認識,我們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從黨的十四大提出“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市場“基礎性作用”修改為“決定性作用”,再到黨的十九大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邊界越發清晰。
“無事不擾”是構建現代化市場經濟體系的應有之義,也是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必然遵循。曾經一段時間,政府干預市場過多的情況並不鮮見,由此產生了“政策市”“權力尋租”等不正常現象,“無事不擾”顯然也是對各方“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權力不可任性”期盼的回應。
那麼,“無事不擾”是不是意味著政府就可以當甩手掌櫃、對市場無動於衷?答案正相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推動可持續發展等。換句話說,要消除市場失靈的弊端,還必須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做到不越位更不缺位。
一方面要做到“無事不擾”,另一方面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這樣的政府被形象地描述為“空氣政府”——或許你感覺不到他的存在,但他又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不可缺少,特別是對於那些市場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政府就要第一時間伸出“有形之手”。
當然,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我們在為“無事不擾”的“空氣政府”點贊時,也希望湧現出更多優化營商環境的實踐和探索,讓市場運行更透明、更公平、更有效。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顧 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