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5日電/近年來,中國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同時也存在融合發展深度有待加強、融合創新能力亟待提升、政策支持和服務支撐力度不足、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等問題。把大數據機遇轉化為發展紅利,需要以“大數據+實體經濟”為抓手,加強頂層設計,完善融合發展的政策和服務體系,夯實融合發展基礎,激發實體企業與大數據融合發展動力,全面促進大數據與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
經濟日報發表貴州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貴州省社科院基地李勝文章稱,當前,以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引領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日益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經濟運行機制和社會治理模式。大數據既是大機遇,也是大紅利。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標誌著大數據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離不開大數據發展應用,加快推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將為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注入強大內生動力,助力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
融合發展水平持續提升,瓶頸性問題不容忽視
文章表示,在信息時代,數據已成為繼勞動力、土地、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之後的新型生產要素,並日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源泉。近年來,中國大數據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步伐也不斷加快,以大數據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企業、行業和區域等各個層面深層次滲透,並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當前,大數據與工業深度融合推動產業質量效益持續提升,引領了工業行業提質增效,工業持續向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融合升級;大數據與農業深度融合推動產業生產管理水平持續優化,支撐了農業產業經濟效益不斷提高,農業持續向生產管理精准化、質量追溯全程化、市場銷售網絡化融合升級;大數據與服務業深度融合推動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促進了服務業轉型升級,服務業持續向平台型、智慧型、共享型融合升級。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中國各省市在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進程中,還存在五大瓶頸性問題。一是大數據與工業融合發展深度有待加強,大數據與研發設計、生產管理、關鍵設備等環節的融合仍是難點,工業轉型升級的壓力較大。二是大數據與農業融合推動農業發展的能力亟待突破,數據采集、保存成本較高,大多數農業企業在信息資源建設和信息技術應用方面才剛起步。三是大數據與服務業融合創新能力亟待提升,服務業企業與用戶在線實時雙向開展精准營銷的企業不多,大數據與服務業融合的模式及業態有待創新。四是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政策支持和服務支撐力度不足。五是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東西部地區、城市及農村地區信息基礎設施懸殊較大。
以“大數據+實體經濟”為抓手,促進融合向縱深發展
文章認為,把大數據機遇轉化為發展紅利,需要以“大數據+實體經濟”為抓手精准施策,加快推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向縱深發展。
一是推動“大數據+工業”向縱深融合,推動中國製造升級。推動工業雲與智能服務平台應用,加快部署和發展工業互聯網應用,推動工業向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融合升級,打造數字工業。加快發展網絡化協同製造,發展協同研發、眾包設計、供應鏈協同、雲製造等網絡化協同製造模式,推動生產製造、質量控制和運營管理全面互聯。加快發展個性化定制,鼓勵企業運用大數據充分整合市場信息和客戶個性化需求,挖掘細分需求,開展個性化定制服務。加快發展服務型製造,鼓勵傳統企業推進研發設計、信息咨詢、倉儲物流、電商銷售等服務功能的商業化剝離,從產品製造型企業向製造服務型企業轉變。積極實施工業技術軟件化工程,大力研發推廣使用工業APP,整合工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市場銷售、售後服務等產業鏈各環節企業數據,促進軟件技術與工業技術深度融合,構建工業互聯網的產業支撐體系。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升級,推進中國製造國際影響力從低價低端型向優質高端型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