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0日電/中美經貿摩擦意味著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中美經貿摩擦僅是中國發展歷史長河中的一道波瀾。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教授王孝鬆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妥善應對中美經貿摩擦,不僅“穩外貿”無憂,而且將成為推動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強大動力。
近年來,我國進出口貿易額占比較大的主要國家及地區為美日歐、東盟、韓國、金磚國家及港台地區。王孝鬆表示,近10年來,中國對美出口占總出口比重始終在20%左右。但進入2019年以來,我國對美出口額占比持續下降,同時對歐盟及東盟出口額占比逐漸增高,對歐盟出口占比已經超過對美出口占比。在進口方面,美國占比一直在10%以下,且同樣呈現下降趨勢,而金磚國家、歐盟及東盟進口額占比在提高。
王孝鬆對我國進出口商品的種類進行了深入分析。在出口產品方面,礦產化工、金屬製品和機電產品整體出口占比超七成,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占比約15%。2019年第一季度,我國商品出口中礦產化工、金屬製品和機電產品三類商品整體占比較高。這三類產品與工業生產息息相關,具有極強的周期性特征,且同比增速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在進口產品方面,我國進口產品同樣主要集中在機電產品、礦產化工產品及金屬製品,三者整體占比接近90%。今年一季度,機電產品的主要出口國家及地區為美國、歐盟和日本,占比超過40%,其中美國占比18.60%,歐盟占比17.55%,日本占比5.93%。
王孝鬆認為,前期搶出口效應拖累了出口數據,非美出口對出口增速起到緩衝作用。按美元計,4月份出口增速為負。中國對美出口在2018年保持較高增速,至2019年出口增速回落,反映出中國在對美貿易過程中存在較為明顯的“搶出口”現象。今年4月份,我國對歐盟和東盟的累計出口同比增速分別為14.2%和13.4%。這表明,我國對美國以外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對出口增速起到了比較大的支撐作用。
王孝鬆表示,在中美經貿摩擦的背景下,中國要開辟更廣泛的出口市場,既要重視美歐等發達市場,又要重視新興市場。他建議,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增強同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同時充分挖掘各種所有制企業的貿易潛力,提升企業的技術水平,實現在價值鏈上的地位提升。“如果中國企業的價值鏈地位提升了,需求彈性越來越小,產品不可替代,這樣就不懼怕任何的外部衝擊。”王孝鬆說,“各界一起努力增強信心,穩外貿就不會有問題。”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徐惠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