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次“九合一”選舉與兩岸統一前景
http://www.crntt.hk   2019-06-23 00:12:10
  中評社╱題:兩次“九合一”選舉與兩岸統一前景 作者:趙黎青(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

  決定台灣民眾政治選擇的關鍵因素還在於大陸對台灣政治地位的政策,即兩岸統一後的“一國兩制”的安排。如果大陸執政黨對台灣暗示或明確、間接或直接地表明,未來大陸與台灣應統一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體制,那麼,客觀上將會有助於台灣堅持走“台獨”路線的政黨與個人在2020年大選中勝選執政。如果大陸執政黨明確表明“一國兩制”的安排包含著兩岸共同締造統一中國的可能前景,那麼將會有助於台灣主張兩岸統一的政黨與個人在2020年大選中獲勝。

  按照通常的理解,在台灣地方選舉中,兩岸關係相關議題不是主要關注點,因而在選舉中所起的作用有限。但是,台灣執政黨在2014、2018年兩次“九合一”選舉中全面潰敗,其主要原因肯定不是各個地方競選者自身的問題,而是全台執政黨在全局性的施政政策與路線上出了大問題。兩岸關係就是這樣的全局性大問題。去年台灣的“九合一”選舉是明年初台灣地區領導人與議員選舉的前奏,在即將來臨的2020年台灣地區大選中,參選的候選人及其政黨應從兩次“九合一”選舉中汲取經驗與教訓以掌握選戰主導權,進而獲得執政權領導台灣走上光明大道。

  一、2014年“九合一”選舉與兩岸關係

  2014年11月,台灣地區“九合一”地方選舉結束。在22個縣市長中,國民黨從原本的15席縣市首長變成僅為6席,民進黨則從原先的6席變成13席。另有3席為無黨籍人士當選。在直轄市6都之中,國民黨失去了長期執政的台北市及台中市。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在2008年台灣地區大選勝出,取代民進黨人陳水扁擔任台灣地區領導人,在2012年競選連任僅僅兩年後,國民黨就在地方選舉中遭到如此慘敗,馬英九也被迫為此辭去國民黨主席之職以示擔責。隨後,在2016年的台灣地區大選中,民進黨大勝取代國民黨成為台灣地區執政黨,不僅由黨主席蔡英文出任台灣地區領導人,在台灣地區立法機構總共113個席位中民進黨獲得68席的過半席位,國民黨衹得到35席。

  國民黨高舉“九二共識”的旗幟,自2008年上台執政以來積極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了世人矚目的眾多成果,為何卻在2014年的台灣地方選舉中遭到迎頭痛擊,繼而在2016年台灣選舉中全面慘敗失去執政權?民進黨堅持“台獨”黨綱,反對與否定“九二共識”,在2000-2008年陳水扁執政期間腐敗低能劣跡斑斑,為何卻能在2014年“九合一”選舉與2016年地區大選中相繼大勝再次上台執政?在選舉政治中,影響與決定選舉結果的因素有很多。在台灣地區“九合一”地方選舉中,雖然兩岸關係不是公開的重要政策議題,但並不意味著兩岸關係對選舉結果不產生重要的甚至決定性的影響。

  自2008年馬英九擔任台灣地區領導人以來,在堅持“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果。截至2014年,兩岸在維持了台海和平的同時,已簽署了23項協議,為兩岸經濟社會交流初步確立了制度框架。兩岸經濟、教育、文化與社會交往活動有了長足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特別是產生了可觀的“和平紅利”。與此同時,兩岸事實上“外交休戰”,台灣地區政府不僅維持了對外“邦交國”的數量,國際空間還有所擴大,參加了世界衛生大會與國際民航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活動。

  但是,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向前推進,產生了三個突出問題:

  首先,“和平紅利”的分配不公。在台灣執政的國民黨的部分官員以及與其關係密切的大企業家藉助權勢與資本的優勢,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享有較多機會、得到巨大利益,而遠離權貴與大資本的其他社會群體,特別是所謂的“三中一青”群體,即中小企業、中低階層收入、中南部民眾和青年人,則參與不足、受益相對較少,產生了被排斥感與怨恨。

  其次,隨著兩岸人員交流日益頻繁與深入,台灣民眾對大陸的瞭解與認識不僅有切身的直接感受,而且有更為全面的理性判斷。台灣各界民眾通過兩岸人員交流,不僅認識到兩岸在政治制度與意識形態方面存在著結構性差異,而且在社會生活與人文習俗方面也有著重大差異。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對兩岸統一迫近的擔憂、恐慌與抗拒。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使台灣同大陸的經濟關係越來越密切,客觀上造成台灣對大陸日益加深的經濟依賴。台灣民眾擔心台灣會先失去經濟自主權,繼而勢必將失去政治自主權,最終將不得不被迫同大陸統一。大陸提出的“一國兩制”兩岸統一的目標模式,既在大陸1993年的《台灣問題與中國統一》對台政策白皮書中有具體闡述,又有近鄰香港的現實標本,但是卻難以為台灣人民與政府所接受。大陸公開宣稱的“讓利”則被不少台灣人看做是試圖以經濟利益換取政治統一。

  正是在上述形勢下,2014年初台灣地區爆發了“太陽花學運”。所謂“太陽花學運”,是指2014年3月18日至4月10日期間台灣的一些大學生和市民以反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為名而發起的佔領“立法院”所引起的社會運動事件。該事件破壞了台灣立法院對兩岸服貿協議的審議工作,阻撓了該協議在立法院通過。兩岸服貿協議之所以未能在台灣獲得通過,不是因為台灣獲利不足或大陸讓利不夠,而是台灣民眾擔心與恐懼兩岸由經濟融合走向政治統一的心態起了關鍵作用。“太陽花學運”遏制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勢頭,嚴重阻礙了自2008年中國國民黨在台灣執政以來兩岸經濟關係改善進程。由年輕無忌的這些學生所體現的反對被大陸方面統一的心態與情緒,隨後在當年年底的“九合一”地方選舉、進而在2016年台灣地區大選中相繼爆發,裹挾著對國民黨執政的各種怨恨,最終將國民黨拉下馬,由在野的民進黨取代台灣的執政地位。

  2014年是台灣政治與兩岸關係發展的重大轉折點。2008年與2012年台灣地區兩次大選面臨的優先事項是台海和平與經濟發展,國民黨在堅持“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成功地當選執政,致力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並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上述目標。而2014年至2016年期間,正是由於前期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所取得的顯著成果使兩岸統一的現實前景日益迫近,在台灣民眾中激發與擴散了反對“被統一”的心態與情緒。基於對兩岸在政治制度、意識形態以及社會人文方面存在的重大結構性差異的感受與認識,台灣主流民心民意對按照“一國兩制港澳模式”實現兩岸統一的排斥與日俱增。國民黨因其同中國大陸的歷史淵源、內在紐帶、以及終極統一的政治取向而得不到台灣民眾的信任,被反對黨冠之以“親中賣台”。同國民黨有密切關係的台灣部分官僚群體與大資本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紅利的過分佔有,又引發了台灣中下層社會群體的不滿與懷疑,造成了社會隔閡。在擔心“被統一”的恐慌與對執政的國民黨的怨恨的政治氛圍中,由“太陽花學運”肇始,隨著堅持“台獨”路線的民進黨通過2014年“九合一”地方選舉與2016年台灣地區大選全面執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遭受重大挫折。

  國民黨未能與時俱進地提出與實施解決兩岸政治分歧的正確政策,是其在2014年“九合一”地方選舉與2016年台灣大選中相繼慘敗的基本原因。國民黨2008年在台灣執政後,在“先經後政”的口號下,兩岸關係在經濟社會領域裡取得了實實在在的長足發展。但是,當兩岸經濟關係已經發展到了必須正面直對政治問題的時候,“後政”未能及時兌現,實際進程蛻變為“衹經不政”。國民黨的兩岸關係政策主張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逐步衍變退縮。20世紀90年代初,台灣在國民黨執政下通過制定“國統綱領”、設置“國統會”、以及修訂“憲法”,體現了該黨追求兩岸統一的政策主張。但2008年國民黨在台灣再次執政後,其領導人馬英九提出並推行的兩岸關係政治對策卻是消極的“不統、不獨、不武”的三不政策,致使國民黨在台灣地區2014年出現的反對“被統一”的政治浪潮衝擊下束手無策,國民黨也無力制約其陣營內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獲取過分利益的權貴的自私與貪婪,從而造成其在選舉中慘敗被迫相繼交出地方乃至“中央”的執政權。在野的民進黨堅守1991年通過的“台獨黨綱”,主張建立“台灣共和國”,2007年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主張公投制新憲、正名,以“台灣國”名義加入聯合國。在反統一問題上,相較於國民黨表現出的曖昧與怯懦,民進黨的明確性、堅定性與可靠性在台灣選民的眼中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民進黨遭受陳水扁執政時期的貪腐與無能重挫之後,在本身並沒有多少革新與振作的情況下,竟然能夠被反統一的政治浪潮推上執政地位,坐享其成。

  二、2018年“九合一”選舉與兩岸關係

  在2018年11月台灣地區“九合一”選舉中,22個縣市政治板塊再次實現大反轉。國民黨執政的縣市從原先的6個大幅增加到15個,而民進黨執政的縣市則從原來的13個銳減為僅剩6個。在直轄市6都之中,國民黨守住了新北市,奪回了先前失去的台中市,特別是在民進黨長期執政的高雄市獲得了執政權,無黨籍的柯文哲繼續在台北市執政,民進黨則衹在桃園市與台南市維持了執政權。民進黨在歷經2014年“九合一”選舉與2016年台灣地區大選的大勝後施政不久,就遭到如此敗績。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為此次敗選引咎辭去民進黨主席職位。

  兩岸關係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中的作用與影響是顯而易見的。2016年民進黨執政後,在“維持兩岸關係現狀”的幌子下,否定“九二共識”,破壞兩岸關係政治基礎,通過各種方式推行“去中國化”,從事實質性的“台獨”分裂活動。民進黨的倒行逆施,在短短兩年多時間就造成兩岸關係大逆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嚴重受挫。

  民進黨在2016年執政後破壞兩岸關係對台灣所造成的惡果主要有:

  1、台灣的安全環境日趨惡化。民進黨執政後的“台獨”取向活動,引發大陸方面採取了軍事遏制的反制措施。大陸方面除了在大陸本土增強了針對“台獨”的軍事部署與活動之外,還派出軍機與軍艦東出太平洋環繞台灣島進行巡航,最近軍機還飛越了台灣海峽“中線”。

  2、台灣的國際空間遭到顯著壓縮。民進黨蔡英文執政僅僅三年不到的時間裡,所謂“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就從23個急劇減少到17個,繼聖多美及普林西比島、巴拿馬、多米尼加以及非洲國家伯基納法索之後,中美洲國家薩爾瓦多也同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斷交。台灣地區政府在國民黨執政期間已經初步參與的一些國際組織活動也被中斷,如台灣當局自2009年起以觀察員身份得以參加世界衛生大會,但自2017年以後未能繼續受到邀請參會。

  3、台灣的經濟民生受到很大損害。蔡英文政府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瓦解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致使兩岸政府通過國台辦與陸委會、以及海協會與海基會之間的工作聯繫中斷,對兩岸之間的經濟社會往來造成很大負面影響,兩岸之間的民間交流也受到很大損害。蔡英文政府為了擺脫台灣同大陸之間日趨緊密的經濟聯繫,面對東南亞、南亞以及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推行的所謂“新南向政策”因各種原因迄今收效相當有限,遠遠不能彌補因破壞兩岸關係使台灣人民所遭受的經濟民生損失。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