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6日電/前不久,11個城市試點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結果公布,25個中選藥品平均降價52%,最高降幅達到96%,其中兩家外資原研藥價格大跳水,出現“專利懸崖”。這說明,帶量採購作為藥品集中採購制度的重大改革,正在取得積極成效,讓人民群眾以更低廉的價格用上更高質量的藥品。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入圍藥品均為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和原研藥。這些藥品既降了價又保了質,在中國藥品招采中一直被詬病的“蹺蹺板”問題,通過改革得以平衡,著實讓老百姓獲得感倍增。可見,降價和保質並非不可兼得。
“合理的藥價”在世界各國往往含有兼顧價格、質量的含義,在質量有保證的情況下,“居民買得起、企業有利潤、醫保可承受”是各國藥品博弈定價的通用法則。但從供給側來看,長期以來,我國藥品生產廠家多達4000多家,流通環節多,藥品集中採購制度也只招到一個“天花板價”,並且越招越高。藥品有價值的成本部分占比較低,患者到手價高達出廠價的十倍甚至百倍,水分很大。由於競爭激烈,大量藥品靠回扣帶金銷售,不是靠藥品質量贏得市場。國外專利期內的原研藥價格高昂,即使過了專利期,其價格依然受到“高質理應高價”的“超國民”保護,國外司空見慣的“專利懸崖”在我國遲遲未現。這些狀況需要改變。
實行帶量採購,就是要針對這些問題,探索完善藥品集中採購機制和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價形成機制,降低群眾藥費負擔、規範藥品流通秩序,讓老百姓用上好藥、治得好病。以往的藥品招標,只招標價格,而沒有數量,帶量採購則在招標的時候就承諾藥品的銷量,“帶量採購,以量換價”。通過設定質量標準和採購數量,既可以促進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與原研藥公平競爭,推動藥品行業轉型升級,又可以通過量價掛鈎、及時回款規範流通秩序、淨化行業生態。可以說,帶量採購就是充分運用政府和市場兩種力量,在政府主導下,以市場手段倒逼合理藥價“現形”。
說到底,帶量採購推動完善藥品的價格發現機制。此次帶量採購的一個有利條件是,我國已經啟動仿制藥一致性評價,仿制藥質量向原研藥看齊。在同質等效的條件下,以買方強大的市場購買力,換取企業更低的價格,這便是帶量集中採購的優勢,也是國際通行帶量採購辦法的本義。在競標之前,招采部門將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和原研藥分類分組,區分充分競爭、非充分競爭品種,采集市場價格信息、同品種競爭情況、周邊國家和地區價格信息等,提出降幅建議。信息充分,加重了買方砝碼;再加上跨省聯合採購、一致性評價兩條“硬杠杠”,又使藥企不能再在省份之間挑三揀四,原研藥和同質仿制藥同台競爭,歷史性地“刷新”了我國藥品招采的定義,價格終被降了下來。
當然,對競爭充分的仿制藥、專利創新藥、生產廠家少的藥品,需要區別對待,制定不一樣的市場議價策略。此次國家試點是對用量較大的藥品集中採購議價。採購也只是剛剛開始,供應、使用、全過程監管等環節還需要諸多配套措施。帶量採購開了一個好頭,相信其他配套改革將會持續跟進,用改革為老百姓的健康保駕護航,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李紅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