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嫦娥四號著陸器監視相機C拍攝的玉兔二號巡視器走上月面影像圖。1月3日晚間,嫦娥四號著陸器與巡視器成功分離,玉兔二號巡視器(即月球車)順利駛抵月背表面。著陸器上監視相機拍攝了玉兔二號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跡的影像圖,並由“鵲橋”中繼星傳回地面。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供圖) |
中評社香港2月6日電/1月30日20時39分,嫦娥四號著陸器接受光照自主喚醒。作為首個在月背面著陸的航天器,嫦娥四號創造了航天史上的裡程碑,而現在它已經從為期兩周、相當於一個月夜的小憩中醒來。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2月2日報道,此前幾天,嫦娥四號上搭載的棉花種子發芽的消息成為新聞頭條,但月亮花園的夢想沒有持續太久,因為低溫和缺乏陽光,發芽的種子隨後夭折。盡管如此,這一事件仍然再次證明中國在太空領域的進步。近年來中國在這個領域大步前進,并可望在將來獲得更大成就。
冷戰期間,中國進入太空競賽相對較晚,當時領先的是美國、蘇聯和法國等國。直到1970年4月,中國才在其戈壁灘的秘密基地中發射了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上世紀80年代,中國致力於發展電信、氣象或導航等軍用和民用設施。上世紀90年代,中國開始推動太空探索和載人航天飛行領域項目的發展。2003年10月,楊利偉成為中國第一個飛向太空的航天員,中國成為世界上第3個將人類送入太空軌道的國家。2008年,中國實現了首次“太空行走”。2011年9月,中國首個太空實驗室天宮一號發射升空。2013年,“玉兔”月球車在月球表面邁出第一步。2016年,中國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
盡管取得了這些進展,但中國在太空開發技術和預算方面仍落後於於美國。即便如此,中國科學家仍然擁有得到本國政府大力支持的優勢。中國的太空計劃是北京以創新和科技發展為優先事項的經濟戰略的鐵拳,它有助於國家安全,還是外交的有力工具,它的意義超乎太空競賽。喬治•華盛頓大學太空政策研究所創始人約翰•洛格斯登對《連綫》月刊表示,中國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利益制訂太空計劃,而不是為了與他國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