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義烏要用小商品點燃中國夢引擎
http://www.crntt.hk   2018-12-14 10:31:06
  中評社北京12月14日電/11月27日,位於義烏國際商貿城二區一樓的浙江星寶傘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寶傘業”)的店鋪裡熱鬧非凡,浙江星寶傘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義烏市中國小商品城商會“中國夢”產品行業分會會長張吉英正在與其他“中國夢”授權企業的負責人一起探討協會的發展方向。

  “我一直認為義烏市場不僅僅是起到一個集散地的作用,它未來將更多地發揮對行業引領示範作用。”張吉英說,義烏市中國小商品城商會“中國夢”產品行業分會成立的意義也在於此,希望能通過分會的力量,建立一套“中國夢”的生產運營標準,推動產品創新設計,並充分利用義烏的市場優勢、會展優勢、網絡優勢,不斷推廣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產品,擴大“中國夢”系列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渠道,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搭載“小商品”這輛列車行銷全球。

  不做商品搬運工 打造“傘界”的“愛馬仕”

  星寶傘業店鋪中,在每一把傘具、店鋪天花板裝飾和使用的紙杯之上,都印刻著星寶傘業的品牌Logo。Logo呈圓形,裡面有RST、Real Star、umbrella、www.rstumbrella.com 、1972等幾組英文字母、單詞和阿拉伯數字。別看這麼簡單的一個Logo,卻濃縮了張吉英在義烏20餘年的創業史。

  1972是張吉英的出生年份,那一年她的母親誕下了她,她的父親則開始走街串巷給人修傘。

  23年後,張吉英跟著父親來到義烏。“第一次遠離家鄉來義烏常住,心中有著對未知的害怕,也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張吉英甚至清晰地記得,當時不知道可在義烏買生活用品,鍋碗瓢盆都是從家裡帶來的。

  他們在義烏篁園市場租了攤位,起先產品以內銷為主,到義烏不久後,張吉英結識了第一位外國客商。這位來自巴基斯坦的客戶下了一筆8萬元的雨傘外貿訂單。“當時由於語言不通,兩人只能靠計算器確認價格。”張吉英意識到,語言將會成為她未來貿易生涯中的短板。在交貨當晚,張吉英花了1000元去報了一個英語培訓班,每天收攤後就去學習英語。兩個月後,這位巴基斯坦客戶再次來到義烏返單,此時的張吉英已經可以用英語與他進行簡單的溝通對話了。直到今天,張吉英仍然忍不住說,這1000元花得太值了,叩開了外貿生意的大門。隨著阿拉伯客戶的增多,2000年,張吉英又開始學習阿拉伯語。

  “以前沒機會學習,現在的我渴望一切學習的機會。”張吉英前往浙江大學等學府進修,學習管理課程。2003年開始,張吉英有了更加清晰的現代企業品牌意識。她將原先以女兒名字命名的企業更名為星寶傘業,開始打造自主品牌,跳出低端市場的價格競爭。那時星寶傘業已逐漸從內銷向外銷轉變,如何在外商中樹立品牌成為了她當時的難題。

  在一次培訓課程中,老師說,取名要簡單易懂。這句話給了張吉英很大的啟發。張吉英在26個英文字母中選擇了RST。一方面,朗朗上口,容易被記住;另一方面,RST通過藝術設計後,上方連成一個傘狀,符合企業定位。這也是星寶傘業第一代logo。品牌的成立,為星寶賦值,讓星寶傘業從中東市場向歐美市場邁進,並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