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採訪結束,蕭旭岑與中評社助理總編輯兼採訪主任林艷合影。(中評社 李子寧攝) |
中評社記者:您如何看待賴清德的兩岸政策走向?
蕭旭岑:簡單來說,賴清德的策略表面上是說要維持兩岸交流,但實際行動卻是在切斷兩岸聯繫。從發佈旅遊“橙色警戒”到對大陸來台的限制,都表明了他的真實意圖。他的目標是通過繼續推動“抗中保台”,將支持他的民意從四成擴展到五成。在他心中,根本不存在兩岸和平的概念,也不關心台灣民眾的安全與未來。
更直白地說,賴清德明白,若要在2028年連任,必須透過對抗來達成。因此,他將所有反對他的力量都打成“中共同路人”,並將所有支持兩岸交流的人士貼上“反滲透法”或“出賣台灣”的標籤,藉此不斷鞏固個人權力。雖然這種方式粗暴,但的確有效,眼下看來,他達成目標的可能性相當高。
中評社記者:我們常說,要和平、要交流是台灣的主流民意,從賴清德在大選投票結果中也能看出這一趨勢。如果按照正常邏輯來說,賴清德當前阻礙、切斷兩岸交流的做法,實際上是違背了民意。那麼,他堅持這麼做的意圖是什麼?
蕭旭岑:我確實思考過這個問題。傳統上,如果賴清德處於劣勢,他應該採取和解的方式,但他卻選擇了對抗的策略。顯然,他很清楚,如果採取柔和、和諧的方式,他不可能贏。如果在2024年5月20日上任後,他與民眾黨和國民黨和解,賴清德還能有今天的地位嗎?他非常明白,要穩固他的基本盤,就必須確保四成民意,同時肅清黨內外的政敵。如今看來,他幾乎沒有了競爭對手。
一般來說,新官上任後會有三個月的表現期,六個月的觀察期,通常會在穩固權力後再逐步採取行動。但賴清德沒有遵循這種路徑,一上任就迅速將蔡英文的人馬替換,隨即開始內部鬥爭。
對賴清德來說,兩岸交流從一開始就不在他的考量範圍內,因為兩岸交流對他沒有任何政治利益。他也很清楚,兩岸的支持票不會投給他,因此他乾脆直接切斷兩岸交流,不需要這部分選票。再者,賴清德寄望於美國,認為美國為了自身利益,會削弱大陸的實力。他試圖搭上這趟“順風車”,甚至希望反過來利用美國將其綁入台海衝突,認為如果大陸採取任何行動,美國也無法置身事外,這是他的盤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