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旭岑表示,兩次“習馬會”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無論兩岸有再多的分歧,或分隔了多少年,只要有共同的政治基礎,對中華民族、中華文化有共同的情懷與信念,雙方就可以真誠交往、累積互信。(中評社 林艷攝) |
中評社記者:您曾以幕僚身份參與推動並見證了許多歷史性時刻,包括新加坡習馬會、馬英九先生首次訪陸以及今年的習馬二會等。這些經歷對您看待當前兩岸關係有何啟發?
蕭旭岑:兩次“習馬會”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無論兩岸有再多的分歧,或分隔了多少年,只要有共同的政治基礎,對中華民族、中華文化有共同的情懷與信念,雙方就可以真誠交往、累積互信。
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不管從法律、歷史、文化還是血緣的角度來看,兩岸都是一家人。我觀察到,大多數台灣鄉親都能接受我們同屬中華民族這一事實。台灣人對媽祖的虔誠信仰,對關公的敬仰,以及對其他宗教的信奉,這些都足以證明台灣對民族文化的認同與維持。台灣人在歷史上也始終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尤其是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儘管民進黨在過去20年間推動了去中國化的教育,卻無法切斷我們與中華民族的血脈聯繫。
我堅信,唯有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台灣與大陸不可分割,才能確保兩岸的和平與穩定。這是我們堅持的信念,也是在我們持續推動兩岸交流活動中的核心理念。
中評社記者:您認為,賴清德上任後,台灣政治生態有何變化?
蕭旭岑:賴清德的執政風格與蔡英文有著明顯區別。蔡英文更側重於維持個人權力,她的政治風格屬於可以交換權力的生意型,畢竟她出身於商人家庭。因此,蔡英文採取了較為保守的政治操作方式,例如創造了“中華民國台灣”等術語,並且在“台獨”問題上沒有大步向前。然而,賴清德不同。我認識他已有二十多年,他是一個擁有強烈“台獨”使命感的人,將“台獨”視為終身追求的目標,並且毫不畏懼地推動他的政治理想。在美國和大陸的壓力下,雖然他無法通過“修憲”實現“台獨”事實,但他卻通過一系列的法律解釋和政策宣傳,逐步推動“中華民國台獨化”,將“台獨”的內涵融入台灣社會。
這種做法極具破壞性,不僅使兩岸關係變得更加緊張,還給台灣帶來巨大的風險。因此,我一直呼籲國民黨應以全黨之力對抗賴清德的“新兩國論”。如果國民黨不積極應對,普通的台灣民眾可能會被混淆,甚至於相信賴清德的說法,這是極其危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