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糟糕的事情還在後面。2022年5月,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確認有一半的獨立級存在結構缺陷,至少有6艘獨立級艦體出現裂縫。有關報告稱,如果獨立級在超過8尺浪高的海況下以15節以上航速航行,艦體裂縫很可能會變大。針對這一問題,美國海軍嘗試進行修復,但進展不順。
美國蘭德公司國家安全供應鏈學會海軍專家布拉德利·馬丁的分析,大體上道出了這種修復的難度。他認為,為獨立級更換板材是一項大工程,不僅耗資巨大,而且會增加該艦重量,影響其航速。
為防止裂縫擴大,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要求獨立級在航行時盡量保持15節以下航速,最好不要在4級以上海況運行。
但是,這種要求顯然只是權宜之計,一旦落實,獨立級的機動性將大受影響。布拉德利·馬丁對此也有分析,他認為,4級以上海況“相當常見”,而15節的航速還不到獨立級最大設計航速的一半。
如此,圍繞瀕海戰鬥艦的使用就出現了一種獨特現象:一方面是相關部門試圖通過限制航速和使用環境來確保瀕海戰鬥艦的安全運行,另一方面則是一些情況客觀上要求瀕海戰鬥艦必須高速行駛,以致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不得不繼續明確要求:“如果遭遇4級以上海況,檢查裂縫是否超過6英寸,向技術部門報告,提供在航環境和航速數據,以便對造成裂縫擴大的原因進行分析。”
一言以蔽之,瀕海戰鬥艦的使用不得不長期“顛簸”在要高速還是要安全之間。
多項先進設計遭遇瓶頸難以落地
瀕海戰鬥艦之所以出現諸多問題,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採用了不少先進設計理念,但囿於現有的技術與製造水平,這些理念尚難以全部實現。
以瀕海戰鬥艦的任務模塊為例,為實現高速、耐波、多能,該艦採用了開放式架構和任務模塊設計。這些任務模塊中,既有進行水雷戰的模塊,也有進行水面作戰的模塊,還有反潛作戰模塊。按照設想,瀕海戰鬥艦可以根據實際作戰需要迅速換裝不同的任務模塊,來遂行相應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