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深刻把握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要義
http://www.crntt.hk   2023-09-21 07:51:30
當前,中國正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新的使命任務和新的發展環境都對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評社北京9月21日電/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分析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條件和階段、全面認識和把握中國現代化建設實踐歷程以及各國現代化建設一般規律,創造性提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論斷,作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為什麼要推動高質量發展、什麼是高質量發展、怎樣推動高質量發展等問題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這些重要論述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們更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經濟日報發表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執委會副主任、中央團校副校長林江文章表示,作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論斷,明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鮮明主題,是我們黨準確把握經濟發展階段特徵和發展趨勢,基於新需要、新問題、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表明黨對經濟發展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把握規律、遵循規律、運用規律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奠定堅實物質技術基礎。
  
  多視角多層面理解豐富內涵
  
  文章分析,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經濟增長是量的增加,主要是指一個時間跨度內,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產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續增加,可以用絕對增長數量(如GDP)或相對增長比率(如增長率)來衡量。經濟發展是指量的增長和質的提升,是量和質的有機統一。“質”通常是指經濟發展的結構、效益,“量”通常是指經濟發展的規模、速度。質的提升為量的增長提供持續動力,量的增長為質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礎,二者相輔相成。如果沒有質的有效提升,那麼量的合理增長將不可持續;如果沒有量的合理增長,那麼經濟結構優化、產業轉型升級、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民生福祉改善都將無從談起。
  
  當前,中國正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新的使命任務和新的發展環境都對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基於多視角多層面把握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豐富內涵,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第一,基於新發展階段把握經濟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發展階段是我們黨帶領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性跨越的新階段”。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分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特徵、深刻把握國內國際發展大勢作出的戰略判斷。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在認識和把握中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中深刻理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新發展階段,中國面臨新的發展環境和條件。先看國際,當前,國際格局和國際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調整,全球治理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近代以來最具革命性的變化。從趨勢看,呈現“東升西降”,但“西強東弱”短期內不會改變。一方面,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民粹主義、排外主義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加之新冠疫情影響廣泛深遠,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再看國內,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改革發展穩定依然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消費復甦動能的可持續性面臨挑戰,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使外需持續承壓,中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對此,衹有增強憂患意識,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第二,基於新發展理念把握經濟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
  
  縱觀中國經濟發展史,中國共產黨人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就開始不斷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逐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實現了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目前中國經濟總量已穩居世界第二位。
  
  中國經濟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發展質量不高的問題。粗放型發展方式還有一定慣性影響。過去多年來,中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大規模的要素投入,追求速度、規模增長,質量和效益不高,在國際產業鏈價值鏈中仍處於中低端,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過高。當前,中國面臨的實際情況是,要素資源約束加劇,要素價格攀升,勞動年齡人口規模下降,比較優勢減弱。因此,今後必須依靠創新驅動經濟發展,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例如: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產業發展中還存在先進技術受制於人的現象,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還需進一步推進,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托育、養老、住房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一些制約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還有待破解,等等。
  
  面對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的外部環境和深刻複雜變化的國內發展環境,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新形勢下發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不能再走大呼隆、粗放型發展的路子,必須通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有效應對一系列挑戰,保持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是內在統一的。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必須深刻認識到,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必須將新發展理念落實到實踐層面,在創新發展維度、協調發展維度、綠色發展維度、開放發展維度、共享發展維度上考慮設定相應的、能夠充分體現發展質量的科學指標,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都要體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第三,基於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把握經濟高質量發展。
  
  社會主要矛盾是一個國家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階段的客觀反映。有什麼樣的生產力發展水平、處於什麼樣的發展階段,就會有什麼樣的社會主要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發生積極變化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發展躍上新水平的重要標誌,也對推動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做好經濟工作、研究經濟政策、推動經濟發展,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中國經濟總量已穩居世界第二位,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中國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都發生了變化。一方面,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內容更加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人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主要是各區域各領域各方面存在失衡現象,制約了整體發展水平提升;發展不充分,主要是中國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發展任務仍然很重。
  
  聚焦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都需要在經濟建設上找到突破口,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以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各領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和提供有力支撐。衹有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不斷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才能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