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新華網 |
中評社香港8月1日電/據大公報報導,2023年,風雲變幻的國際社會上最為風光的莫過於印度。3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親赴新德里邀請印度總理莫迪參加5月廣島G7會議。6月,莫迪訪問美國,享受通常只給總統或君主的國事訪問待遇:隆重豪華的國宴、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參眾兩院演講。雙方更簽訂了軍事、經濟和技術領域的重要合同,特別是印度並非美國盟國,但卻破例能夠分享敏感的戰機發動機技術。7月,莫迪成為法國的座上賓:作為主賓國首腦受邀參加香榭麗舍大街上的國慶閱兵式、羅浮宮舉行的國宴、獲頒最高級別的榮譽軍團大十字勛章以及涵蓋軍事、太空、能源和環境領域的合作項目。
應該說印度的國力和它享受到的歐美禮遇是不相稱的。特別是從中國的角度看,印度發展了幾十年但卻是相對倒退:2000年印度GDP是中國的38.7%,2022年下降至18.8%;2022年印度出口4530億美元,中國是35900億美元;印度汽車銷量380萬,中國是2686萬,都遠不及中國的零頭。
不僅如此,整體上印度的發展程度也很低。人均GDP衹有2300多美元,和非洲的津巴布韋、肯尼亞、剛果一個水平。根據聯合國數據,印度仍有2.29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占全球貧窮人口的31%。一半人口年收入衹有650美元,平均一個月不足400元人民幣。相應的,印度40%的青年人、80%的婦女沒有工作。印度號稱免費教育,但文盲約5億人,占全球文盲的35.1%。沒有合格的教育,人口再多也不會是紅利。正如2021年印度內政部長所稱,印度有2.8億文盲成年人,是國家的一個沉重負擔。
·利用地緣政治算計美國
因此印度被歐美熱捧,最根本的並不是印度的實力,而是地緣政治以及印度高超的外交手段。
從美國的角度,印度是圍堵、遏制中國的重要一環。美國雖然也清楚印度不會隨之起舞,而是要借機從美國獲取各種利益,但至少能夠發揮牽制中國的力量。此外,印度作為俄羅斯的傳統盟友,是少數能夠影響俄國的國家。在美國的拉攏下,印度哪怕立場稍微有所變化,對俄羅斯的壓力也是顯著的。
至於法國,其目的則是要平衡美國的力量,實現戰略自主,而非針對中國。法國自二戰後,國家最高戰略就是恢復昔日的一流大國地位。在國力相對衰弱的情況下,就只能利用自己在外部環境的獨特地位來實現。冷戰時,法國和對抗美國的蘇聯、中國建立起特殊關係,成為溝通東西方的唯一渠道。二十一世紀後,中、俄等國崛起,美國同時進行遏制,法國則再次如法炮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