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設施和器材器件一應俱全,擺在該基地黨委面前的還剩最後一關:如何管理使用才能為部隊提供便利服務?
數量基數如此龐大、物資種類如此繁雜的“公物倉”,傳統登記發放的人工管理模式難以行得通。他們依托軍隊現代資產管理及現代軍事物流信息系統,打造資產管理信息平台,錄入資產器材數量、型號、圖片、質量等圖文信息,實現“可視化”動態管理保障模式。駐訓部隊只需在營“線上”下單、到位“線下”領取即可。
首批試用部隊之一,第79集團軍某旅第一個嘗到了“甜頭”。抵達駐訓地後,官兵迅速前往“公物倉”保障點,按照“網上訂單”請領住宿帳篷、辦公器材、炊事用具等生活工作必需物資,戰士們當天就吃上了熱乎飯。
該旅炮兵營教導員劉文正深有體會地說:“過去提起炊事、辦公這類大件易損物件就頭大,如今有了‘公物倉’,線上對照條目,現地直接領取,再也不用被繁瑣的物資準備困擾了,部隊卸載、安營速度大幅提升。”
完善升級
“公物倉”不僅僅是公共物品的大倉庫
盛夏時節,朱日和草原驕陽似火。
烈日下,負責“公物倉”物資管理的該基地保障部副部長張建軍帶著管理員,對交還的物資種類、數量、損壞情況逐件檢查統計。此時,張建軍身上的迷彩服已被汗水浸透。
“不敢大意,前一家借的東西清點統計不好,就會影響下一家單位的借取使用。”在張建軍看來,“公物倉”不僅僅是公共物品的大倉庫,還是駐訓物資的統籌統供平台,更是盤活資源的有效途徑,讓“舊”資源再生“新”效益。
籌措物資過程中,他們分赴駐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等4省(自治區)15市的部隊進行現地物資核查,對各單位閑置、待處置、超標準配置、報廢可堪用等可調劑資產統計歸類,進行集中返修維護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