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5日電/據美國海軍協會網站11月1日報道,調查人員已經確定,美國海軍“海狼”級攻擊核潛艇“康涅狄格”號在南海地區潛航時,撞上一座未知海山,導致核潛艇在水下擱淺。10月2日,“康涅狄格”號核潛艇在南海發生碰撞事故後,美軍時隔5天才發表一份語焉不詳的簡短聲明,遲遲不願公布事故詳情,始終對事故原因閉口不提,引起外界廣泛猜測與擔憂。11月4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解除“康涅狄格”號核潛艇上3位擔任領導工作的海軍人員職務,但美軍仍未解釋“康涅狄格”號核潛艇是如何撞上海山的,也未透露該潛艇的損壞程度。
美軍對“康涅狄格”號核潛艇碰撞事件的遮遮掩掩,引人浮想聯翩。美軍核潛艇碰撞事件為何發生?美軍在南海隱藏著多少軍事部署?美國在南海的圖謀能否得逞?本版邀請三位南海問題專家共同解局。
美軍核潛艇碰撞事件究竟為何發生?
距離美國海軍“海狼”級攻擊核潛艇“康涅狄格”號在南海發生碰撞,已過去1月有餘。梳理核潛艇碰撞事件始末,始終疑雲密布。《美國海軍新聞》報道稱,撞擊事件導致一些海軍士兵中度或輕度受傷,船體部分損壞,但核潛艇的核動力沒有被破壞。美國第七艦隊對外發表“康涅狄格”號核潛艇事故調查聲明稱,該潛艇在南海水域相撞的物體是“未知的海底山”。除此之外,美軍再沒有公布事件更多詳細信息。
張潔:對於“康涅狄格”號核潛艇在南海的碰撞事件,美軍官方公布的信息十分有限,難免引發多方猜疑。從已公開的信息來看,“康涅狄格”號核潛艇發生碰撞後,前往關島等待維修。相比此前美國海軍“菲茲傑拉德”號導彈驅逐艦在南海發生撞擊“艦毀人亡”的情況,這次事故造成的損傷尚在可控範圍。此外,從美國海軍對核潛艇指揮人員的處置可以推斷,這次碰撞事故可能是由於南海海底複雜環境和指揮人員的判斷失誤。
除了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這次事故中值得關注和追問的問題是:美國核潛艇為什麼來到南海?近年來,美國極大加強南海海域情報活動,利用包括海洋測量船、P8A反潛巡邏機、潛航器、感應器等多種方式,海空一體化加大對南海偵察、監測。美國“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涉及的“太平洋威懾倡議”提出,加強美國在南海海域的對華威懾能力。有數據顯示,近年來,美國在南海的抵近偵察頻率和總次數都非常驚人。這些跡象都表明,美國正在全方位加強在南海的軍事力量。由此推斷,美軍核潛艇來到南海的主要目的之一,可能是監測中國軍事力量的海上活動情況。
胡志勇:“康涅狄格”號核潛艇是美國技術最先進、造價最昂貴的3艘“海狼”級核潛艇之一,卻在南海“撞上海山”,一個合理推測是,“康涅狄格”號核潛艇可能是為了躲避監測,關閉了潛艇的部分功能,導致無法準確識別周邊環境而發生碰撞。值得關注的是,美國此次行動並未通報給中國、越南、菲律賓等南海周邊國家,是一次偷偷摸摸的行動,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造成嚴重事故。美軍不願透露更多事故細節,主要是因為核潛艇屬於核心軍事機密,為防止其他國家借此窺探核潛艇的具體功能和參數,美國不願意也不可能向其他國家公開具體受損情況。
劉鋒:“康涅狄格”號核潛艇在南海“撞山”,不排除是“康涅狄格”號在南海進行某些極限操作的可能。多年來,美軍不斷在南海開展抵近偵察、監測等活動。按照常理,核潛艇在海底行動時理應對周邊環境有一定了解,與“危險地帶”保持必要的安全距離。因此,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康涅狄格”號在進行某些更加細致的海底探測,或是嘗試更加激進的極限操作,從而導致事故。國際社會完全有理由擔憂,9000多噸排水量的核潛艇一旦在水下發生核洩漏,對南海海域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
值得警惕的是,此次“康涅狄格”號核潛艇碰撞事件,只是美軍近年來不斷涉足南海的冰山一角。長期以來,美軍打著“航行和飛越自由”的旗號,頻繁派遣航母、戰略轟炸機、核潛艇等先進武器平台在南海活動,嚴重威脅地區國家安全,加劇地區緊張局勢,這是此次事件的根源所在、危害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