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6日電/7月1日,美軍宣布在今年內將部署6艘瀕海戰鬥艦。其中4艘將部署到西太平洋,兩艘將部署在中南美洲執行任務。而在5月28日拜登政府向國會提交的2022財年國防預算案中,提出美國海軍將退役4艘“獨立”級和“自由”級瀕海戰鬥艦。一型新研製戰艦尚在交付與部署階段就已進入退役通道,無疑屬於“英年早逝”。在瀕海戰鬥艦問題上,美軍何以出此下策?
上次軍事轉型的產物
眾所周知,冷戰結束後,美軍建設經歷了一場從適應與大國和國家集團的大規模、高強度戰爭,到適應與恐怖主義的小規模、低強度戰爭的轉型。美國海軍瀕海戰鬥艦的研製和使用,就是這場轉型的產物。
2001年,美國海軍研究室正式提出建造瀕海戰鬥艦。這是一種針對近海地區作戰而設計的新型艦種,體積比導彈驅逐艦小,具備在瀕海地區的攻擊作戰能力,也可運輸小型攻擊部隊、裝甲車及其他戰鬥裝備,是一種裝備高度自動化系統的快速、機動、吃水淺的水面艦艇。
2002年5月,由美國海軍牽頭,吸納美國及盟國廠商參與的6支研發團隊,開始合作研發瀕海戰鬥艦。2004年5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通用動力巴斯鋼鐵公司力挫雷神公司,獲得系統設計合同及原型艦的建造合同。通過對比和綜合權衡,美國海軍最後確定了“自由”級和“獨立”級兩種瀕海戰鬥艦作為研製型號,對其作戰功能定位包括水面戰、反潛戰和反水雷戰等。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的艦體採用V型半滑行單體設計,外表噴塗有吸波材料,雷達反射面積小,具有良好的隱身能力,艦長127.4米,寬13.16米,吃水3.9米,滿載排水量3450噸,最高航速45節,艦員編制50-75人,一次補給可續航21天。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採用三體型設計,以吸波材料和外形設計加強隱身能力,艦長127.6米,寬31.6米,吃水4.3米,滿載排水量3100噸,最高航速可達50節,艦員編制50-75人,一次補給可續航21天。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設計製造。2006年9月,第一艘“自由”號下水,2008年11月開始服役。迄今,“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已經交付總共10艘,最近一艘被命名為“聖路易斯”號;“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由通用動力公司設計製造。2008年4月,第一艘“獨立”號下水,2010年1月開始服役。迄今,“獨立”級瀕海戰鬥艦共服役9艘,最近的一艘被命名為“查爾斯頓”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