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亞悉尼一家中餐廳的華人廚師周奶奶為顧客準備粽子(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7月23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十分關心海外僑胞,重視僑務工作,把“考慮和制訂有關華僑的各種政策,作為國家總的政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根據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時期世界格局演變、海外僑情特點與變化,黨和國家把僑務工作與國內經濟、政治、社會發展及對外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初步確定了我國開展僑務工作的基本方針和原則,奠定了僑務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政策基礎。
首先,黨和國家高度評價海外僑胞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充分肯定他們對新中國的熱愛與感情,將海外僑胞與國內各階層人民一道,視為“極其廣泛的全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確提出“保護華僑的利益,扶助回國華僑”指導方針和基本原則。在新政協中,陳嘉庚、司徒美堂、蟻美厚等6名華僑代表當選為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在1954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明確規定了“保護國外華僑的正當的權利和利益”。這一規定成為制定所有僑務政策的法律依據。
其次,設立了僑務工作機構。為了體現華僑的地位,保障中國僑務工作的有效開展,1949年9月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下設華僑事務委員會,主持保護僑益的國家行政工作,後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華僑事務委員會。1956年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成立,著名僑領陳嘉庚當選為主席,在加強與海外僑胞聯誼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僑務機構的不斷完善,為制定和執行僑務政策提供了可靠的組織保障。
第三,確立了國內和國外僑務工作方針。從工作內容和對象劃分,新中國的僑務工作大致可以分為國內和國外兩個部分。
從國內來看,主要包括:根據僑鄉特點制定適宜政策,推進僑鄉土改;發動和組織僑眷、歸僑參加生產和各項建設;貫徹過去服務僑胞、僑眷,便利僑匯的既定方針;協助華僑回國投資;救濟歸國難僑;組織僑眷、歸僑的教育工作;安排回國升學華僑學生;大力開展歸僑、僑眷宣傳教育工作等。
從國外來看,主要包括:開展華僑愛國大團結工作,團結一切愛國僑胞,組織華僑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保護華僑正當權益,反對歧視、迫害華僑;開展華僑文化教育工作,發揚華僑興學辦報的傳統,廣泛介紹祖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建設的偉大成就。這一時期僑務工作的一個重點就是與有關國家協商解決“雙重國籍問題”。為消除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的疑慮、打破帝國主義製造的華僑是“第五縱隊”的謠言、促進海外僑胞的長期生存與發展,我國政府鼓勵華僑自願選擇當地國籍,成為所在國家公民;要求華僑要遵守所在國家法律,不得參加當地政治活動等。此後,海外華僑社會逐步轉變為華人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