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降准是中國應對外部供給衝擊的“先手棋”
http://www.crntt.hk   2021-07-17 09:17:29
貨幣政策要善於對供給衝擊做出積極反應,有效減弱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遭受的衝擊力度。
  中評社北京7月17日電/此次央行全面降准,釋放出更多的流動性,是適應實體經濟需求的貨幣政策微調,是應對外部供給衝擊的“先手棋”。未來中國還需要在“以穩為主”貨幣政策取向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更加注重貨幣政策的微調、預調,更好發揮結構性、直達性貨幣政策工具效力,更加突出產業政策、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同發力,以綜合施策的方式提升中國經濟抵抗外部供給衝擊的能力。

  中國網發表中國(深圳)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餘凌曲文章介紹, “供給衝擊”作為一個經濟學術語,特指引起生產能力和生產成本發生顯著變化的事件。20世紀70年代在發達國家發生的“石油危機”就是一次典型的外部供給衝擊。相關資料顯示,受原油價格暴漲影響,美國GDP增速從1973年的5.65%大幅下滑到1974年的-0.54%和1975年的-0.21%,而通脹率則從6.18%猛升至11.05%和9.14%。更為嚴重的是,石油危機終結了二戰以後經濟增長的黃金時代,所有的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明顯放慢,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進入了長期的“滯漲期”。

  滯漲經濟帶來的一個“副產品”是傳統意義的貨幣政策變得無效了。一般認為,貨幣政策實現其經濟調節的最終目標,是通過控制貨幣供應量和利率影響總需求後間接實現的。在經濟滯漲時期,無論執行何種貨幣政策,都會受到各方面的攻擊:一部分人主張執行更加嚴厲的緊縮政策,認為中央銀行執行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盲目刺激了總需求,進而助推了通貨膨脹;另一部分人則要求執行更加寬鬆的貨幣政策,為需求增長和經濟復甦創造適配的貨幣條件。

  文章分析,中國當前經濟運行形勢與標準定義的“滯漲經濟”相離甚遠,仍然保持著經濟正增長和較為穩定的物價水平。但是在外部負面供給衝擊下,中國經濟呈現出一些“滯漲經濟”特征:

  一是經濟還沒有從疫情影響中恢復,主要經濟指標明顯低於正常水平。剔除疫情帶來的異常波動,與2019年同期相比,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兩年平均增速為4.3%,遠低於正常年份8—10%的增速水平;1-5月固定資產投資兩年平均增速為4.2%,也遠低於正常年份增速。消費、投資和出口三大經濟需求僅有出口實現快速增長,這與中國疫情控制良好、最早實現復工復產有關,但出口高增速並不穩固,也很可能在其他國家逐步恢復生產的過程中快速回落。

  二是PPI高位運行,且有長期化和進一步向CPI傳導的趨勢。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影響,中國PPI上漲幅度較快, 6月份的PPI同比漲幅較5月份回落了0.2個百分點到8.8%,但是仍在高位運行。由於大宗商品定價權主要在紐約、芝加哥、倫敦等期貨交易市場,容易受金融資本影響和控制,往往波動比較大,短期的價格上下波動較少傳導到CPI和實體經濟。這次國際大宗商品漲價背後由兩大因素主導,且有長期化和進一步向CPI傳導的趨勢。一是美聯儲等發達國家央行執行激進財政政策和量化寬鬆政策,持續“放水”,收回寬鬆貨幣政策乃至加息政策可能還遙遙無期;二是全球經濟“K型復甦”,很多發展中國家作為大宗商品生產國受到第二波新冠疫情衝擊,在疫苗不足的情況下苦於與疫情“搏鬥”,全面開工復產和完全釋放產能同樣遙遙無期。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