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發展中國家內部產業結構調整,為消費和服務業發展創造了新契機。全球價值鏈的調整使傳統國際產業分工面臨變化,新興經濟體有望打破限定在價值鏈低端環節的困境,逐漸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以及服務業轉型。智能化、自動化的普及將解放出大批勞動力,為消費和服務產業發展帶來機遇。
中國應對全球價值鏈變化的對策建議
文章認為,基於全球價值鏈的變化特征,我們應謀劃應對策略,抓住全球價值鏈結構性變化帶來的新機遇。
一是要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擴大對外經貿合作交流,尤其是加強與新興經濟體的經貿往來和投資。當前,發達經濟體的消費和投資需求減弱,新興經濟體呈現出更多的發展活力,應進一步加強與新興經濟體的經貿往來,拓寬貿易和投資渠道,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快雙邊和區域間自貿協定的談判進程,深化與沿線國家的國際合作,在產業鏈重塑期間做好全球範圍內的新戰略布局。
二是要加速催生新技術革命,開啟經濟增長新引擎。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正重塑現有的全球產業分工格局。近十年來,全球價值鏈增長停滯,部分源於發達國家智能革命帶來的製造業回流,部分源於新興經濟體技術升級導致的外部分工內部化。產業升級對價值鏈變化有重要影響。應大力提升創新能力,做智能浪潮的引領者,促進中國向價值鏈高端邁進;另一方面,通過技術進步將外部分工進一步內化,成為全球產業鏈不可替代的一部分,用過硬的實力在全球產業分工中塑造有利的中國位勢。
三是鼓勵促進消費,使內需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面對國際市場的需求減緩和世界經濟局勢的複雜變化,擴大國內需求是提振中國經濟的有效對策。應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升國內產品和服務質量,擴展消費領域,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滿足消費多樣化需求。同時加快實施農村振興、醫療改革和生態環境建設,為提升消費能力創造有利條件。
四是要調整產業結構,逐步增加服務業在國民經濟的比重。隨著中國人口紅利優勢的減弱,以及人工勞動的智能化替代,中國依托工業生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將日趨縮減。應順勢實現產業和勞動力結構轉型。逐步減少工業生產比重,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信息、金融、保險會計、法律服務、咨詢、科技和商業服務等行業發展,振興文化、旅遊、教育、培訓等產業,優化面向新興服務領域的制度環境,加強這些領域的勞動技能培訓,從而抓住產業鏈調整帶來的機遇,使中國在新的全球分工體系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