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1日電/IMF新任掌門人格奧爾基耶娃表示,IMF將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更加重要作用,尤其應以幫助有關國家減少金融風險、應對經濟下行挑戰作為重中之重。
“我來了,懷著通過國際合作維護全球經濟和金融系統穩定的堅定信念。”歐盟委員會前副主席、世界銀行前首席執行官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日前正式出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行總裁,這是她在就職聲明中帶給全世界的開場白。
全球發展中心高級經濟學家、美國財政部前官員莫里斯認為,過去格奧爾基耶娃作為世界銀行二號領導人表現不俗,於2018年成功推動該組織歷史上最大規模增資——130億美元用於改革,促使更多資金流向發展需求更迫切的國家。“然而,她將如何在危機時刻運營好IMF,進而更好地應對危機,這點目前大家都看不清楚,”莫里斯指出,“唯一明確的是,她行事不能僅僅代表歐洲利益,而是要像前任拉加德那樣堅持多邊主義並聚焦IMF本身。”
這可不是一份容易的差事。格奧爾基耶娃是IMF75年歷史上第二位女性掌門人,更是新興經濟體中第一位擔任這個職務的人。未來5年,這位畢業於保加利亞卡爾•馬克思高級經濟研究院的社會經濟學者,不僅將負責有著2700多名員工這一國際金融組織的日常運轉,更有權利和義務協助IMF理事會運營好該組織超過1萬億美元的資金池。正如IMF選舉執行總裁章程中要求的那樣,執行總裁必須首先在高級經濟決策領域擁有“出類拔萃的紀錄”;其次,執行總裁必須展現出色的職業背景和堅定意志、戰略視野、外交技巧、溝通水平;再次,執行總裁必須堅定支持、堅決貫徹多邊合作。康奈爾大學教授普拉薩德則認為,格奧爾基耶娃的首要任務是在新興經濟體中重塑IMF合法性,因為主要發達國家“至今仍將IMF視為其領地”。日本亞洲增長研究所研究員、IMF獨立評估辦公室前助理主任高井真二認為,美國和西歐主導下的IMF領導體制“已不能滿足21世紀的需求”,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在IMF的話語權應有所提升。
不過,格奧爾基耶娃顯然有備而來,這充分體現在她對國際經濟形勢的判斷和IMF未來發展的規劃中。她在就職聲明中指出,全球經濟增速仍舊令人失望,國際貿易依然處於緊張態勢,各國債務水平已升至歷史新高,上述預警信號意味著全世界面臨一場重大考驗。她表示,IMF將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更加重要作用,尤其應以幫助有關國家減少金融風險、應對經濟下行挑戰作為重中之重。同時,她提出了頗具個人特色的總體方案,即IMF在日常運轉之外要兼顧其長期目標,即支持正確的貨幣、財政和結構性改革政策以刺激經濟、改善民生,有效應對不公平和不均衡、氣候變化、科技快速發展帶來的新問題。“要達到上述目標,關鍵是強化IMF的金融實力、監管能力和發展能力,這就是我們團隊的努力方向。”格奧爾基耶娃說。
格奧爾基耶娃一直熱衷消除貧困、促進性別公平、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可持續發展、解決人道主義危機、保護婦女兒童權益等全球公共事務。格奧爾基耶娃在擔任歐盟委員會負責國際合作、人道主義援助和危機應對事務委員時,通過綜合運用人道主義援助、公民保護政策和知識技能培訓手段,不僅將歐盟用於難民救助的資金規模擴充了3倍,更成功將歐盟打造為當時全球減少災害風險領域中的領頭羊。另一件事也能看出格奧爾基耶娃行事與眾不同,她曾承諾要在2020年前讓世界銀行高級管理人員中女性比例超過半數,並提前兩年兌現了這一承諾。
“對人力資本投資才是包容和可持續增長的源泉”。這是格奧爾基耶娃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相信未來IMF在她治下,在“以人為本”這個全球重大議題上,能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田 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