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漢沽飛鑔:百年非遺受追捧
http://www.crntt.hk   2024-10-10 11:20:04
  中評社北京10月10日電/據新華社消息,鑔隨鼓韵,鼓催鑔行。附和著鏗鏘有力的節奏,兩名表演者邁著矯健的步伐,手拿銅鑔上下翻飛、不時敲擊,發出清脆的聲音。步伐輕快、動作激昂,三四分鐘的飛鑔表演,贏得現場陣陣掌聲和歡呼聲。

  “假期期間,我們一共趕赴北塘古鎮、鹽業風情旅遊區、生態城萬達廣場3處演出場地,表演了58個場次,隊員和觀眾們興致很高!”天津濱海新區寨上街道高家堡子飛鑔表演團秘書長高景生告訴記者,為了準備第十一屆漢沽飛鑔節,表演團早早就排練,以求展演中完美呈現。

  漢沽飛鑔,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緒初年,最早是天津沿海地區漁民用來祭祀和慶典時民間組織的表演。

  “鑔”是一種打擊樂器,也是配有紅綠色綢帶等飾品的舞蹈道具;“飛”則指隊員表現動作幅度。“在表演時,帶著綢子的鑔處於飛舞狀態,所以叫飛鑔。團隊中有人打鼓奏樂,有人捧鐃伴奏,也有人舞蹈飛鑔。”一介紹起飛鑔,60多歲的高景生滔滔不絕。

  “相傳祖上漁民出海時,各村老少都要打飛鑔,祈禱親人平安返航。也有人說,由於漁船相距較遠,需要打擊鼓鑔等傳遞收網信息。”高景生說,飛鑔以大鼓為伴奏,表演者用鑔當道具,後來逐漸發展成集音樂、舞蹈、武術等為一體的民間喜慶活動。

  舊時天津沿海漁村,混居著下海捕魚的漁民和上灘曬鹽的鹽工。當地的民俗專家、濱海新區作協主席李子勝告訴記者,飛鑔中的不少表演動作,取自漁業生產中的打帆、收網等各種動作,也借鑒了鹽業生產中的抬鹽、推鹽等動作。表演中,舞蹈者會碰擊手中銅鑔,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舞動的綢帶和金光燦爛的銅鑔如花綻放、精彩紛呈。

  “飛鑔不是簡單的敲擊,之所以有魅力,是因為源於老百姓的生產生活,同時與時俱進融入了武術動作、舞蹈表演。”李子勝說,漢沽飛鑔有非常好的群眾基礎,民間自發組織了很多隊伍,體現了漢沽漁業生產和鹽業文化的一些風貌,表演生活氣息濃鬱,地方特色鮮明。

  在寨上街道高家堡子飛鑔表演團辦公室,記者看到了幾張記錄了飛鑔傳承的高氏家族族譜。高家堡子飛鑔表演團會長高廷華告訴記者,相傳高氏飛鑔超過一百年歷史,這一技藝由族中先輩創始,不斷有後輩傳承。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